【乡村振兴展宏图,黑陶文化启新程】1月20日,山东德州迎来晴朗冬日,田野间阳光洒满,暖意融融。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社会实践队深入德州乡村,通过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的传承与发展,调研其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实践队员通过采访村民、走访黑陶合作社、体验传统技艺,切实感受乡村振兴背后的文化力量与发展成效。
黑陶振兴乡村经济:从冷清到繁荣
德州村庄的老村民吴奶奶坦言,以前村子主要靠种地过日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子冷冷清清。现在不一样了,黑陶让我们村焕发了新生!
吴奶奶的家坐落在村头,庭院整洁有序。她向实践队员讲述了村庄的巨大变化。过去,这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庄,经济滞后,生态环境较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村里依托德州黑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旅游结合,村庄焕发出新活力。
村里成立了黑陶工艺合作社,吸纳村民共同参与制作、销售,并通过开设黑陶体验课和线上直播拓宽销路。“黑陶不仅让我们生活富起来,还让年轻人愿意回来发展,带来了人气和产业。”吴奶奶介绍道,如今,村里还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振兴典范。
非遗文化助力精神振兴
作为中国传统陶艺的杰出代表,德州黑陶因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近年来,村里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打造以黑陶为主题的特色乡村体验项目。
春节有庙会,元宵节有灯会,游客们还能亲自体验黑陶制作,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村里的文化志愿队还将黑陶技艺编排成节目,通过节庆表演和直播推广,进一步提升了黑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吴奶奶的孙女便是文化志愿队的一员,参与了多场活动。吴奶奶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学会了黑陶技艺,这既是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实践队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围绕“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了多项活动。他们通过调研问卷收集村民对黑陶产业发展的建议,并参与了黑陶制作体验,记录下黑陶工艺从制胚到雕刻再到烧制的完整流程。此外,队员们还帮助黑陶合作社设计宣传方案,拍摄了一段黑陶文化推广短视频,用于社交媒体传播。
实践队员表示:“非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我们希望通过宣传黑陶,让更多人关注传统工艺和乡村发展,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文化与乡村共生共荣
采访中,吴奶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年轻人能多回来,学学这门技艺。黑陶文化越做越好,村里的产业和文化活动也会越来越丰富。
实践队员们在采访结束后,与吴奶奶和合作社成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次有意义的实践经历。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双重提升。德州黑陶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
本次调研活动既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现实图景,也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推动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