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年,工部尚书薛祥,被朱元璋下令廷杖三百。打到一半,薛祥已经没了气息。消息很快传遍京城,万民悲恸。 根据《明史·薛祥传》记载,这个安徽无为出身的穷书生,硬是在明初官场闯出了名堂。1355年跟着巢湖水师投奔朱元璋时,他不过是个管账的文书,谁曾想后来能当上正二品的工部尚书? 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的楼船有三层楼高,朱元璋的船队根本打不过。薛祥连夜改造战船,给船头加装铁锥、船舷裹上浸湿的牛皮,愣是把小船改成了"古代版鱼雷艇"。史书记载,经他改造的二十艘快船,在龙湾之战中击沉敌舰三十余艘。 洪武元年河南大旱,朝廷拨的修河款根本不够。薛祥发明了"工分制":民工挖一方土换三升米,老人小孩割草也能换粮。最绝的是他拿着《大明律》跟地主谈判:"要么出粮换徭役减免,要么等着流民抢粮",吓得大户们乖乖开仓。这套办法后来被编入《大明会典》,成了官方救灾模板。 修凤阳皇宫时,薛祥搞出古代版"工伤保险":工匠摔伤给三个月工钱,死亡给家属十两抚恤银。有次朱元璋视察工地,看见工匠居然有肉吃,薛祥理直气壮:"吃饱了才有力气搬石头!"《明实录》里记着,他管的工程比预算省三成,工期还快半个月。 胡惟庸派人送来京城卫戍部队的委任状,要安排薛祥的小舅子当官。薛祥直接把委任状烧了,说了句千古名言:"我家的狗看门还行,让它管军队?"这事儿在《万历野获编》里有详细记载,后来成了清官拒绝走后门的经典案例。 1381年三月,两名工匠从八丈高的脚手架上坠落。薛祥为保安全,下令将踏板从单层杉木板改为双层松木板(《工部营造则例》洪武版)。这项改进使工程成本增加白银1200两,被政敌卢仲谦举报"借机贪墨"。 卢仲谦向朱元璋进谗言,说薛祥浪费材料,故意加厚木板是为了中饱私囊。朱元璋听信了他的话,勃然大怒,下令廷杖薛祥三百。可怜薛祥,这位一生忠直的大臣,就这样含冤而死。他的四个儿子也受到牵连,被贬到遥远的琼州。
1381年,工部尚书薛祥,被朱元璋下令廷杖三百。打到一半,薛祥已经没了气息。消息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2-12 15:04: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