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人如果经历了饥荒,不得不面对天天饿着肚子的窘境,那么连续吃上几个月的方便面,对他们来说会是一种奢侈的满足。那时候的人们经常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能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愿望。因此,当被问及古代灾民是否会对方便面感到腻味时,答案显而易见:他们不会在意。因为相比饥饿的折磨,这种食物带来的温饱与幸福是无法用“腻”来形容的。
事实上,即便放在现代,许多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仍然对“吃腻”这样的问题感到陌生。现代社会的物质丰富令人难以想象,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对方便面这种方便食品仍视若珍馐。一个朋友曾在偏远农村支教,看到孩子们家里几乎每顿都吃土豆做的粗茶淡饭,桌上摆的食物几乎没有花样。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即便是微小的改变,比如一包方便面,都是值得庆祝的特别时刻。对于习惯了单调饮食的人们来说,“腻”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汇,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本来就少得可怜。
回到古代灾民,他们在饥饿面前,不会挑剔,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福气。方便面的种类繁多,口味丰富,有香辣的刺激,也有番茄的清新,对他们而言,这仿佛是来自天堂的恩赐。经过长久的食物匮乏,人们只会对任何能果腹的食物感激不已。食物,不论是过去的洋芋还是现代的方便面,都是生活的希望和生存的依靠。理解这一点,我们不难明白,“腻味”永远无法战胜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温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