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们这里流传多年的习俗,只是大姑姐已有六年未踏进老家的门槛。今年

慧慧谈故事 2025-02-11 17:36:37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们这里流传多年的习俗,只是大姑姐已有六年未踏进老家的门槛。今年,公公病情加重,正值他生日与春节双节同庆,老公极力劝说大姑姐放下旧怨,回家团聚。 婆家情况复杂:公公明显偏爱老公,而婆婆则更宠爱小姑子,大姑姐常年被冷落。虽然大姑姐生来排行第一,本应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但因婆婆当年照顾不周,心中的委屈和怨气渐渐都发泄到她身上。婆婆总念叨:“大姐坐月子时没人照顾,冬天出门头疼,连脚后跟都受累。” 大姑姐自幼饱尝委屈,却从不甘于默默承受。小学时,她成绩一直优秀,满怀希望地以为靠读书就能走出这困局。中学离家虽仅七公里,但当时村路崎岖、山坳重重,步行一小时成了常态。 记得有一次,她破例端来一盆洗脚水,一边为公公洗脚,一边小心翼翼地提起买自行车的事:“爸,我学会骑车了,听说娟子大舅那边能便宜买台。”公公冷漠地回道:“能跟别人比吗?咱家没钱,要是你能走路上学,我就省事。反之,就得回来种地。”这话虽然刺痛了她的心,却也激发了她奋发求学的决心。后来,在老公的劝说下,公公终于变通,卖掉年猪凑钱,买来了一台自行车。从那以后,大姑姐骑车上学,虽一路坎坷,却从未放弃梦想。 时光荏苒,大姑姐上初三那年,奶奶病倒住院,公公为了治病耗尽家中积蓄,更背上了多笔债务。原本满怀求学希望的大姑姐不得不将书包锁进柜子,选择南下打工。 虽然远离故土,她始终惦记着家中的老人和弟妹,经常寄钱回家,也默默资助弟妹们上学。 在打工期间,大姑姐认识了工友小郑,两人相知相爱,半年后便商定了婚事。她带着小郑回家见父母,公婆一方面不愿女儿远嫁,另一方面却希望她能按自己心意嫁人。经过一番争执,大姑姐仍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悄悄领了结婚证。家中只有老公和小姑子帮忙凑了些陪嫁:几个铜脸盆、梳子、镜子、肥皂盒,还有她心心念念的那双黑色高跟鞋。 婚后,大姑姐与公婆的联系渐渐疏远,直到在我们的婚礼上,她才再次现身。那时,她已带着孩子归来,穿着得体,女婿也显得稳重成熟,亲戚们纷纷赞叹她的眼光。 几年后,婆婆离世,大姑姐又匆忙回家待了十天,临走时,公公眼中闪着泪光,似乎满含内疚与不舍。 今年五月,我已退休在家,老公因担心公公春播缺人手,便带我回去帮忙。正当大家忙于农活时,公公突然咳嗽连连,病情急转直下。经市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尽管专家建议保守治疗,病情仍不容乐观。全家人忧心忡忡,经商议决定暂不告知大姑姐,计划趁大年初二公公生日之际,借团聚之机化解多年的隔阂。 就在腊月,当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之际,家人紧急准备公公的寿衣,心中预感这一次分别或许难再重逢。老公终于打电话劝大姑姐:“爸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回来陪陪他,别让遗憾留到终生。” 电话那头,大姑姐抽泣着,终在腊月二十五与家人一同返回老家。 重逢的那天,公公见到大姑姐时眼中满是复杂情绪,急忙嘱咐让人准备她爱吃的地瓜丸子,并特意对我说:“你姐小时候常给我洗脚,如今再洗一回,心结也许就能解开。” 大年初二那天,正值公公生日,大姑姐在酒店为他洗脚,那一刻,四十年的隔阂仿佛随着温水悄然流逝。公公吃着半碗长寿面,家人切着小块蛋糕分赠服务员,共同庆祝这个略显沉重却温暖的团圆。 深夜时分,公公突然低声呼唤“妈~妈~”,那熟悉的唤声令人心碎。片刻后,在邻里和村干部的忙乱中,公公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代人的局限与误解,终在血脉相连之时得到释怀。父母离去后,兄弟姐妹更应珍惜彼此,传递那来之不易的温暖与情谊。大姑姐虽归来晚,却用行动诠释了真情——这份沉甸甸的亲情穿越岁月风霜,温暖了每一颗渴望团圆的心。

0 阅读:36
慧慧谈故事

慧慧谈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