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北伐军团长鲍靖中听说抓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兴奋地走进审讯室,却意外发现,站在黑洞洞的枪口下的是他曾在黄埔军校的恩师——周总理。
鲍靖中虽然效忠于蒋介石,但他对蒋介石的许多决策并不认同。为了保持自己的安全,他并未公开与蒋介石对立,而是在国民党内部循规蹈矩,既不炫耀,也不阿谀奉承。尽管身边的同僚们纷纷升职发财,鲍靖中依然只是一个北伐军的团长。他对这些升官发财的人并无羡慕,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牺牲民众血肉的基础上。而鲍靖中坚守良心,因此始终未能获得国民党的重用。
一天,鲍靖中刚回到国民党总部,便听说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名重要的共产党员被捉拿,并且正在审讯室中。鲍靖中平日里不喜欢凑热闹,但这次他忍不住好奇,决定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物被捕。
当他来到审讯室时,门外被一群士兵拦住,士兵们称蒋介石正在里面亲自审讯此人。能让蒋介石亲自出面的人物,必定不凡,这让鲍靖中的兴趣更加浓厚。其他人等了一会儿都离开了,而鲍靖中依然坚守在门口。直到蒋介石气冲冲地走出来,看都不看鲍靖中一眼,径直离开。蒋介石走后,守卫撤去了一部分,鲍靖中趁机进入了审讯室。
刚一进去,鲍靖中愣住了。审讯室内,几名国民党士兵正用枪口指着那名被捕者,而那人则冷静地坐在那里,毫不慌张。他抬头与鲍靖中对视,鲍靖中心中一震——竟然是自己在黄埔军校的恩师,周总理。
周总理显然也认出了鲍靖中,两人的目光瞬间交流了信息,但谁也没有开口。鲍靖中装作若无其事地与几名士兵聊了几句,借机为大家发烟,和他们拉近关系,顺便获取一些情报。通过了解,鲍靖中得知,周总理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不慎暴露行踪,被国民党部队埋伏,最终被捉获。蒋介石下令将他带回审讯,要求他交代与共产党的机密。但无论蒋介石如何威逼利诱,周总理始终保持沉默,丝毫不为所动。
了解了情况后,鲍靖中匆匆离开审讯室,并未与周总理说一句话。深夜时分,他再次悄悄来到审讯室,这时只剩下两个守卫在门口。鲍靖中向守卫们声称自己是奉命来深夜审讯的,顺利通过后,他进入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