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八路军129师386旅的一名炊事员在山西盂县西峪村以南的小河打水时,发现了几种异常的脚印——既有马蹄印,也有牛蹄印,还有类似人类的鞋印。更为奇特的是,这些鞋印分叉,看起来像是牛蹄印,但经经验丰富的军人辨认,这其实是日军特有的“分趾鞋”,又被当地百姓称为“牛蹄子鞋”。这种鞋子符合日本人穿鞋习惯,并具备防水功能,因此成为了日军的常见装备。 西峪村地处高山盆地,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村落。1941年10月,八路军386旅的机关和主力部队曾转移至此并长期驻扎。此时,炊事员的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警觉,立刻向上级报告。周希汉随即带队前往侦查,确认了这些脚印是日军留下的痕迹,且人数不多,行踪较新鲜。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日军在根据地进行封锁,并对民众进行抢劫和杀戮,许多村庄都遭遇血腥屠杀。通过分析敌人的行动,周希汉发现尽管日军总兵力庞大,但被分为多个小股部队,彼此之间的距离大约五里左右,这为八路军的突破和穿插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八路军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敌情,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然而,日军的这种分散行动并没有能掩盖其真正意图。很快,日军调整战术,依托其机械化优势和交通条件,再次发起了进攻。面对日军小股部队深入太岳地区,周希汉判断敌人意图不小,立即调动了一个营的兵力进行追击,由16团政委程悦长亲自指挥。 追踪过程中,八路军很快听到了枪声,经过侦查,发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正在遭到袭击。更令人震惊的是,持枪劫杀村民的竟然是一群打扮成八路军的敌人。通过对敌人的鞋子和装备的仔细辨认,八路军确认这些“八路军”实际上是伪装成我军的日军,他们利用相似的外貌和军装来制造混乱,挑起军民矛盾。 尽管伪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敌人并未携带重武器,人数也远少于八路军。此时,周希汉意识到,敌人的伪装虽然巧妙,但终究无法掩盖其真实意图,八路军迅速制定反击计划,准备以压倒性优势击溃这股小股敌人。
1942年2月,八路军129师386旅的一名炊事员在山西盂县西峪村以南的小河打水
曦月谈
2025-02-11 17:14: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