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战士与日军拼刺刀,靠超强武艺连杀7人,这时又有一名日军冲过来,几近虚脱的战士伸手往后一摸,突然心生一计…… 这位武艺高强的八路军战士名叫张树义,1906年出生于灵寿县的一个小村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 由于家境贫困,张树义早年并没有学过武,毕竟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力气去学武,他后来的一身武艺,都是参军后学到的。 而张树义后来之所以会参军,一来是因为张树义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他想像霍去病、岳飞这些大英雄一样,披甲执戈保家卫国。 二来则是因为,被地主剥削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并且一眼就能望到头,若是不做出改变,很可能一辈子都要这么苦下去。 当然了,身为后世人我们知道,就算张树义不作出改变去参军,未来的日子也会逐渐好起来,因为有真心为人民的我党在。 但这些张树义并不知道,他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出身贫困的他,想要改变现状的话,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参军入伍。 当时,张树义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加入我党八路军,另一个则是加入国民党部队,面对这两个选项,张树义最终选择了前者。 原因很简单,张树义曾亲眼见过国民党部队和我党八路军对待百姓的态度,国民党的部队不仅不爱戴百姓,甚至还像地主一样剥削百姓,又是抓壮丁,又是强征粮食。 我党八路军则不同,八路军是真心爱戴老百姓,将老百姓当成自家人,而且八路军的战士大都是贫苦大众出身,让张树义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于是,在20岁出头时,张树义加入了八路军,不过由于张树义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且身体条件比较差,所以没能进入正规军,而是被安排到了民兵连。 对此,张树义没有任何不满,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能进入正规军,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张树义一边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一边苦练杀敌武艺。 时间流逝,转眼来到了1939年,此时的张树义不仅已经是经历过战火历练的八路军正式战士,还练得一身高强本领。 并且,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张树义在与日军作战的战场上,将自身高强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致,打出了赫赫威名。 这场战争最初是一场阻击战,张树义所在部队奉命在灵寿县房子山狙击日军,由于张树义就是灵寿县人,对当地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所以上级便将侦查日军动向的任务交给了他。 张树义没有让上级失望,不仅很好的完成了侦查任务,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靠着高强的武艺击杀了两名日军侦查兵。 我军部队在掌握日军动向后,便在日军前进的路上设下了埋伏,准备打日军个措手不及,看能不能直接将这支日军给歼灭了。 然而,日军的战斗力超乎了我军的预料,虽然在最初埋伏成功时,我军占了一定上风,但很快就被日军强大的火力给压制住了。 随后,我军便一直落入下风,最后甚至被日军仗着火力突入了阵地,我军战士无奈之下,只能跟日军展开刀刀见血的刺刀战。 在当时,我军和日军拼刺刀是落入下风的,这不是我军战士不够强,而是敌军的装备实在是领先太多了。 当然,我军拼刺刀也不是没赢过,但在抗日战争前期,我军确实在刺刀战上拼不过日军,直到后来我军装备更新后,才能与日军抗衡。 在张树义参加的这场刺刀战中,我军士兵在拼刺刀时就处于弱势,不过张树义是个特例,他凭借参军十多年苦练的武艺,不仅拼刺刀拼赢了,还连续斩杀了7名日军。 如此惊人的战绩,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非常罕见的,但人力也有尽时,张树义在斩杀第七名敌人后就力竭了,连站都站不住了,只能靠着一面土墙坐下休息。 可刚坐下,就又有一名敌军从几十米外冲了过来,张树义想要起身迎敌,却发现双腿酸软,双手也提不起力气。 张树义明白,以此时的身体状态,正面跟敌人拼刺刀肯定是拼不过了,但不拼刺刀,又该怎么解决眼前的敌人呢? 情况紧急,张树义一时也想不到办法,只能先撑着身后的土墙站起来,起码也要站着迎敌,坐着就是找死,而就是撑土墙站起来的这个动作,给了张树义灵感,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 当敌人冲到身前,举起刺刀捅过来时,张树义用所剩不多的力气控制着身体往旁边一躲,敌人的刺刀直接捅进了土墙里。 由于敌人用力过大,导致刺刀扎的非常深,敌人往出一抽没抽出来,趁此良机,张树义用仅剩的力气挥刀结果了敌人。 随着这第8名敌人倒地,张树义的体力也彻底耗尽倒在了地上,好在他倒地的位置比较偏,旁边还有土墙挡着,并未被敌军发现。 这场战役,最终以我军支援赶到现场而结束,张树义被打扫战场的战士发现救了起来,事后张树义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 此后的几年里,张树义一直活跃在战场上,直到在一场战斗中不幸失去双腿,才离开部队返回了家乡。 后来,张树义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身体的残疾,不仅找了份好工作,还以残疾人之身被评为劳模,实在是令人敬佩! 文/西凉烟雨
在1944年的一次战斗中,随着日军的慢慢逼近,团长下令:“立即开炮!”,但掷弹手
【1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