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挪威经济萧条,16岁的剧作家易卜生因父亲经商破产,被迫退学至药房做学徒。期间,他遭遇年长10岁女仆的诱惑,两人私通并育有一子。此事令易卜生愤怒不已,与女仆分手,生活因此更加拮据。为抚养孩子,他肩负重担,同时内心深受煎熬。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1850年,易卜生完成首部剧本《凯替来恩》,却因性格内向,不知如何发表。幸得海关官员之子施勒路德相助,虽最终自费出版,但剧本并未引起关注。同年,他工作的药房倒闭,施勒路德鼓励他前往首都奥斯陆闯荡。在首都,易卜生历经挫折,书店无人问津其作,失望之余,得施勒路德收留,并结识艺术界人士。
次年,易卜生获推荐至奥斯陆最大剧院任编剧及舞台主任,开启戏剧创作生涯。他一生共创作25部剧本,其中《玩偶之家》享誉欧洲,通过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与反抗,揭露社会不公,鼓励女性追求独立自主。
易卜生一生历经坎坷,从私生子身份到事业波折,他始终热爱文学,坚持不懈,终成“现代戏剧之父”。1906年,他因病逝世,留下“社会如船,人人需掌舵”的深刻见解,既是对社会的洞察,也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