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市场机会!(1)
摘自奇绩创坛 ,作者奇绩创坛
“中国+技术”是历史性市场机会
1. 中国进入技术驱动时代
首先,对创业者来讲,需要洞察大盘的格局。今天中国创新已经处于不一样的格局,去年(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
因为人类历史基本上是由黑天鹅事件决定的,小概率事件影响很大。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使得本来可能是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全部拉近加速了,四大核心趋势被拉得很短。
第一,数字化的社会基础。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已经无法想象在没有数字化的社会基础上工作和通讯等。
第二,开拓生命科学新前沿。任何现代经济,都有国防作为基础,国防过去是防人,未来是防看不见的敌人(如病毒),同时,生命科学本身也在高速发展。
第三,可持续能源。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状态,能源已经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结构持续下去,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整个工业大局而言,未来十年最大的产业很有可能是可持续能源带来的产业。
第四,全球中心向亚洲转移,不光是经济中心,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也在向亚洲转移。
这四个大趋势被拉得很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开放市场”在驱动。
接下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主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技术”,这里面有多个驱动因素:
第一,中国必须自建核心的技术生态。
第二,科学本身在高速发展,进入新的发展范式,和创业创新分不开,我一会儿会讲我们的观察和想法,包括为什么大学、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关联度越来越紧。
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毫无疑问是“中国+技术”,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市场机会。
举一个例子,奇绩创坛的投资机构LP之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们投我们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中国+技术”。这个盘子是否很大?是。在这个大盘里面,像YC这种模式会不会成立?会。像陆奇这样的团队是否值得投?是。逻辑很简单。
同时,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盘很重要,包含需求、供给、流通等基本要素;消费升级,中国在消费端,需求在往上走,品牌有溢出性,大家都懂新消费的机会;城市化还有二三十年要做。
人口结构有挑战也有机会;多元化阶梯结构很重要。这一点,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没有这个概念,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才有所理解。几年前美国前财政部部长Larry Summers,原来是哈佛大学校长,他找我讨论一个问题。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为什么有全球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呢?
我当时没有完全思考清楚,但是事后我觉得答案是这样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阶梯性的,中国的第一梯队和美国差距不大,不少高科技公司甚至和美国同类没有太大的区别。
对创新而言,中国的阶梯性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在美国这种体系长不出美团,长不出拼多多等,原因在于它的劳力结构和产业结构:比如美国的农业都已经工业化了。北美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像世界上其它地区,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现在技术驱动时代。
中国的创新溢出到北美之外的地域更容易,中国出来的创新结果更容易去东南亚、欧洲、非洲、拉美等。在市场环境上还有新基建和“十四五”,以及“双循环”这个大盘。
总体我们可以有逻辑地讲,中国今天的大盘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有非常独特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机会充足的时代。
读懂大盘,就要做符合时代属性的事情,那就是技术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