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出口管制撼动全球供应链,美军工产业或遭遇“卡脖子”危机 近日,中国对钨、碲等战略金属实施出口管制的惊雷,正在全球供应链掀起惊涛骇浪。美国彭博社最新调查显示,这场由北京发起的资源管控行动,已直击美国军工产业命脉——全球80%的钨产量掌控在中国手中,而五角大楼的炮弹、导弹生产线正因这种"工业牙齿"的供应危机陷入集体焦虑。 一、钨产业链的"中国时刻" 中国商务部公告中涉及的仲钨酸铵,正是卡住美国军工咽喉的关键所在。这种钨工业基础原料的全球产能几乎被中国垄断,仅湖南省郴州柿竹园矿区的储量就超过世界总量30%。国际评估机构Argus分析师指出,美国F-35战机的耐高温部件、M1A2坦克穿甲弹的钨合金弹芯,其核心材料供应链都始于中国的矿山。 北美矿业资本的躁动印证了这种恐慌。加拿大Almonty公司股价两天暴涨41%,首席执行官布莱克直言"没有钨就无法生存"。这家将注册地紧急迁往美国的公司,即便计划在韩国新建年产2500吨的矿山,其产能尚不及中国最大钨企厦门钨业的1/10。更严峻的是,全球90%的钨精矿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新矿山从开采到形成精加工产能至少需要5年周期。 二、美国军工的"资源困局"。 五角大楼2023年采购清单显示,钨基穿甲弹订单量同比激增300%,但库存周转天数已从疫情前的180天骤降至45天。这种战略窘境源于美国本土钨产业链的断层——自1994年关闭最后一个钨矿以来,美国完全依赖进口。更致命的是,军用级仲钨酸铵的纯度要求达到99.95%,全球仅中国具备规模化提纯能力。 俄罗斯供应渠道的阻断加剧了危机。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承担着北约30%的钨砂供应,如今这个缺口被中国顺势填补。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美钨制品出口量增长27%,却在管制令出台前夜突然收紧阀门。这种精准的节奏把控,暴露出中国在战略资源博弈中的娴熟手腕。 三、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阵痛。 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废钨进口的禁令,正在形成资源闭环的"虹吸效应"。全球每年产生的3.2万吨钨废料中,70%原本流向中国再生,如今这个逆向流动被切断。Almonty公司担忧,若中国放宽废钨进口限制,可能形成"原料出口管制-废料进口放开"的双向绞杀,彻底锁死国际竞争者的生存空间。 这场资源博弈的深层逻辑,在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显露无疑:"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本质是重构全球价值链话语权。当美国试图通过《国防生产法》第三章重启钨矿时,却发现投资成本较中国高出4倍,环保评估周期长达18个月。这种结构性劣势,注定西方重构供应链的征途布满荆棘。 钨管制的多米诺骨牌已然倒下。从洛马公司推迟F-35交付,到雷神公司寻求钨合金替代方案,美国军工复合体正经历冷战后最严重的资源危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醒世界:在高端制造争夺战白热化的今天,谁掌控了战略资源的命脉,谁就握住了产业升级的权杖。中国用三十年构建的稀有金属帝国,正在重塑全球权力格局的基本盘。
中国钨出口管制撼动全球供应链,美军工产业或遭遇“卡脖子”危机 近日,中国对钨、碲
瞩望云小
2025-02-10 11:16:26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