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从肾治、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 1.心病从肾治 辩证:中医理论中,心属火,肾属水。正常情况下,肾水上升,能制约心火,使心不致过于亢奋;心火下降,温煦肾水,让肾水不寒。若肾的功能失调,肾阴亏虚,无法上济心阴,就会导致心阳偏亢,从而引发心肾不交。 表现:失眠多梦、心烦意乱、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等 参考:交泰丸,来帮助交通心肾。 2.肾病从脾治 辩证: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而且一个负责生化气血,一个负责储存气血,若脾失健运,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运化,那就会导致肾精化生不足。 表现:下肢水肿、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 参考:金匮肾气丸配合参苓白术散,脾肾同调。 3.脾病从肝治 辩证: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脾的运化功能依赖于肝的疏泄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那就会影响脾的升降和运化功能,进而出现肝脾不和的情况。 表现:总感觉胁肋胀满疼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并伴有腹胀、腹痛、腹泻等 参考:疏肝和胃丸,调和肝脾。 4.肝病从肺治 辩证: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且肺的肃降功能正常,能制约肝的升发太过,以维持人体气机的平衡。如果肺失肃降,无法制约肝木,就会导致肝气上逆。 表现:胁肋胀痛、咳嗽气喘、头晕目眩、目赤肿痛、咽喉疼痛等 参考:桑菊饮 5.肺病从心治 辩证:心主血脉,肺主气,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如果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表现:心悸、胸闷、气短、咳嗽、面色苍白或青紫等 参考:炙甘草汤
心病从肾治、肾病从脾治、脾病从肝治、肝病从肺治、肺病从心治 1.心病从肾治
张晓娜知识说
2025-02-10 10:29: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