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面对国民党重兵的压力,中原解放区的形势急剧恶化。当时,中原军区仅有不到6万人,而国民党则调集了30万精锐部队,兵力悬殊。尽管装备不占优势,但解放军凭借地形优势和游击战术,展开了顽强抵抗。为了避免全线被围困,中原军区决定于6月下旬实施突围,计划由六支部队分头行动,最终成功突破敌军重重包围。 北路突围部队由中原局、军区机关、二纵13旅、15旅的45团、359旅和干部旅等组成,共约15000人。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的指挥下,这支部队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艰苦战斗,最终于8月2日到达商洛山区。在此,他们与陕南游击队会合,共同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尽管这一路程损失惨重,特别是干部旅和13旅39团的损失,北路部队最终剩下约11000人。 南路部队由第一纵队第2、3旅和二纵第15旅组成,约13000人。在王树声、刘昌毅和张才千的领导下,部队突破平汉路并成功渡过襄河,最终于7月24日到达房县青峰镇。此后,南路部队与江汉部队会合,共同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南路部队同样遭遇重大损失,15旅43团及警卫营损失近2000人,最终兵力也减至11000余人。 汉江军区的部队,由罗厚福和文敏生领导,约6000人。尽管面临敌军追击,该部队凭借地形隐蔽性和有效指挥,于7月底抵达川鄂边界,并在8月27日与南路部队汇合,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此部队的损失相对较小,仅60余人伤亡。 与此同时,河南军区的2000余人于6月末突围,迅速抵达陕南,并与北路部队汇合,参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该部队行动迅速,损失较少,仅320人,其中190人战斗伤亡。 一纵一旅,负责掩护中原军区的撤退,由皮定均和徐子荣领导。该部队经过长达24天的连续转战,最终到达苏皖解放区。尽管面临极大风险,皮旅在此过程中损失了2000余人,剩余兵力约5000人。 鄂东独立第二旅,由吴诚忠和张体学领导,总兵力超过6000人,6月29日发起突围。经过近20天的艰苦战斗,于7月18日抵达安徽岳西一带,损失约500人。突围后,独立二旅未能休整,立即投入大别山地区继续作战,但最终在刘峙的围攻下,战斗力逐渐消耗,部队只剩数百人。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损失,中原军区的突围行动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一行动不仅成功突破了敌军包围,保留了大量兵力,还有效牵制了国民党30多万重兵,为其他解放区的作战提供了巨大支持。此举也导致了刘峙指挥失败,最终在定陶战役中惨败,并被蒋介石撤职。 六支部队的表现堪称卓越,特别是皮旅。在1955年的大授衔时,皮定均本应晋升少将,但毛泽东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以表彰他在中原突围中的突出贡献。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