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众人替毛主席守灵。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只见一位身材魁梧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09 15:15:28

1976年,众人替毛主席守灵。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将军,大步流星地走进灵堂,腰间还别着一支手枪......   (信息来源:2009年01月09日 新华网——许世友为何违反规定 带枪进人民大会堂)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悲痛,消息传到广州,许世友悲痛万分,立即动身赶赴北京。   从广州到北京,路途遥远,许世友选择乘坐飞机。   然而,在广州机场,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由于中央有规定,不允许携带枪支进京,许世友与韦国清登机后,飞机却迟迟没有起飞,几番催促后,机长才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原因。   许世友听闻,勃然大怒。韦国清也在一旁帮腔,要求机长拿出明确的指示电报,机长面对两位位高权重且脾气火爆的将军,不敢再坚持,只得命令飞机起飞,这场机场风波,足以看出许世友带枪进京的坚定决心。   抵达北京后,许世友径直前往人民大会堂,准备为毛主席守灵,然而,在灵堂入口处,他再次遭遇了阻拦,卫兵例行检查,发现了他腰间的手枪,便告知中央有规定,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进入灵堂。   但对于许世友来说,枪早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反问卫兵是谁规定的,并强调自己是政治局委员,卫兵们面面相觑,最终无人敢阻拦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许世友就这样带着手枪走进了灵堂,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带枪守灵的人。   许世友对枪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即使在和平年代,他也保持着练枪的习惯,声称是为了防止枪法生疏,以便在战争来临时能够应对自如。   他随身携带手枪的习惯,甚至延伸到了各种场合,他曾带着手枪进入人民大会堂开会,也曾将轻机枪放在汽车后备箱里出入重要场所,根本不理会所谓的规定。   毛主席对许世友的这一习惯也熟知,甚至戏称枪是许世友的“第三条腿”,从延安时期的老战友铁瑛女儿、记者铁竹伟的采访中,也能看出许世友对枪的执着和他对中央规定的“不以为然”。   许世友与毛主席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亲密无间,早年间,由于种种误会,许世友甚至曾对毛主席心生不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误解逐渐消散。   毛主席的真诚和宽容,最终赢得了许世友的敬重和忠诚,从延安窑洞里毛主席亲自向他道歉,到1955年被破格授予上将军衔,许世友对毛主席的感情也逐渐从“仇人”转变为“忠臣”。此次带枪守灵,或许也是许世友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1985年,许世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留下遗愿,要回到河南老家,与父母安葬在一起,体现了“活着为国家尽忠,死后为父母尽孝”的传统观念,许世友带枪守灵的画面,也成为一个时代最后的绝响,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   他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带枪守灵的举动,正是他性格的体现,也是他对那个时代的独特注解。

0 阅读:20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