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少评论中国古代文化,评论古代文化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不会被禁言吧。 我不

恨瑶元好的 2025-02-08 13:09:25

最近,我很少评论中国古代文化,评论古代文化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不会被禁言吧。 我不提倡孩子们读《诗经》,太多已经过时了,开篇值得一读,关关雎洲在河之洲,窈窕女子,君子好逑……我看了诗经里面不下一百篇,有些是反复阅读,我的感觉是诗经里表达的爱恨情仇,比如《氓》,语言方面脱离时代,现在谁还动不动写《归去来兮》,这种沿用诗经和屈原的写法? 曹植写的《洛神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有的一拼,华丽的语言,令人眼花缭乱,很多词语还要翻字典,滕王阁序里面的骖字都要研究半天,实在浪费精力,骖字在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里出现很多次。 洛神赋沿用诗经和屈原的离骚写法,有很多沿用至今的成语,这不可否认,但全篇背诵下来毫无必要,除非你去南昌滕王阁可以免费游。相对而言,《琵琶行》和《长恨歌》值得背诵,因为没有太多生僻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王勃的命运并不好,都知道他去看他在今天越南做官的父亲(这证明了越南自古以来是我们的领土),回来的时候,在今天的北部湾吧,海上大风大浪,船翻了。 那个时代,交通条件严酷苛刻,鉴真东渡六次吧,为了传播佛学去扶桑,有几次船漂浮到福建,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好在日本有纪念鉴真和尚和徐福的庙。 现在写诗的诗人快要失业了,因为AI写的并不比湖北某女诗人写的差,如果你翻开唐诗宋词,太多是描写诗人失意之作,包括《琵琶行》,《长恨歌》寄托了诗人的理想爱情想象,华清池诗人没去过,那个时候是禁地,只能想象杨贵妃洗澡的场景。 但也有少数表现欢乐的,比如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及孟郊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为数不多的表现诗人心花怒放的时刻,还有出生在鲁西南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春节期间,我特意去家乡庄寨镇看看黄巢广场在不在,欣喜的是黄巢广场还在,具体黄巢是不是出生在庄寨镇,还有很多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是出生在鲁西南菏泽。 因为时代不一样,近代鲁迅先生很多悲天悯人的作品值得一看,至今我家乡还有祥林嫂的原型,春节期间回老家,老妈说了很多万东大娘,因为没钱看病,很是凄苦,驻着拐杖,一件事反复说,实际上这已经超出古代文化范围,就此打住。

0 阅读:0
恨瑶元好的

恨瑶元好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