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水稻之父”—— 益。 《史记·夏本纪》中“(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

耐读历史 2025-02-07 20:27:55

中国最早的“水稻之父”—— 益。 《史记·夏本纪》中“(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应该是我国水稻推广种植的最早纪录。 大意是说,禹就让“益”教老百姓种植水稻的技术,把低洼之地都变成了良田。 “益”为什么能做这个工作呢? 因为他是舜掌管山泽的官员(《尚书·舜典》“汝作朕虞”),同时也是帮助禹治理洪水的官员。在这个过程中,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水稻种植的专家是可能的。 “益”的封地在“费”,即秦汉的琅琊之地,是闻名后世的“琅琊之稻”的产地。 这个纪录可以在对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部分证实。 而且“益”还是—— 1.奇书《山海经》的作者。 刘歆在《山海经叙录》中称:“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2.秦赵之祖。 《史记·秦本纪》载:“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佐舜调驯鸟兽,鸟兽驯服,是为柏翳。” 裴骃《索隐》曰:“此则秦赵之祖,羸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 “益”这个名字起得还非常好。 《说文解字》说“益,饶也。从水皿。水皿,益之意也”,即“益”为“水溢”之意,象征着富足、美好。

0 阅读:19
耐读历史

耐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