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文晓小书生 2025-02-07 20:00:53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天,志愿军130团的常同茂所在部队在大水洞附近与美军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   这个年轻的17岁小战士,在战斗中被敌人俘虏,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少年,接下来会让美军吃尽苦头,彻底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当时,美军的进攻异常猛烈,志愿军的阵地被敌军偷袭,情况极为危险。常同茂与战友们奋力抵抗,但在战斗的混乱中,他不幸被敌人俘虏。   刚被捉住时,常同茂被美军紧紧捆绑着,甚至用电话线把他绑得死死的,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   美军当时并没有把他当成什么特别的目标,只是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士兵,趁着俘虏战俘可以获得一笔赏金,于是连夜将他押到前线指挥部准备领赏。   但常同茂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轻松收拾”的。面对美军的捆绑和看似绝望的境地,他并没有急于放弃或者丧失斗志,反而冷静地观察起周围的情况。   他知道,这一刻,自己必须要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否则等到被带到美军的大本营,生死可能就不由自己了。   常同茂耐心等待着,观察着敌人的松懈。美军在押解过程中,似乎并未严密看管他,甚至由于长时间的行进,守卫的注意力有些分散。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常同茂利用电话线绑缚的松动处,巧妙地挣脱了束缚。他并没有贸然冲向敌人,而是藏匿在周围的树丛里,静待时机。   摆脱束缚后,常同茂并没有选择直接逃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重要的目标,寻找自己失散的战友。他知道,自己虽然暂时自由了,但整个战场上的情况依旧岌岌可危,战友们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在搜索过程中,他发现了美军的营地,心中涌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既然能从敌人手中逃脱,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打击敌人,救回更多的战友?   于是,常同茂开始了他的“敌后生死大营救”。   这个年轻的战士单枪匹马深入敌阵,经过一番巧妙的躲避和伪装,他成功找到了被俘的战友们,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悄悄摸到美军指挥所的附近,观察敌人的行动规律。   常同茂发现,美军对待俘虏的态度非常轻松,许多被俘的志愿军战士被关押在一处临时营地里,而他们的警戒较为松懈。常同茂看到这个机会,决定采取行动。   他悄悄地从敌人营地附近带回了20多名受伤和被俘的战友。每一次成功营救,常同茂都会用最隐蔽的方式撤离,避开敌人的侦查和追击。   经过几次大胆的营救行动后,常同茂不仅救出了战友,还悄无声息地摧毁了美军的几个重要设施,包括指挥所和敌人的碉堡。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还成功击毙了30多名敌人,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在成功营救和摧毁敌人设施之后,常同茂并没有盲目地撤退,而是继续利用对敌军营地的熟悉,策划了下一步的行动。   为了让美军更加迷惑,他再次返回敌后,制造了一系列假象,让敌军误以为志愿军部队已经准备展开全面进攻。   常同茂用巧妙的伪装和智勇,把美军的注意力完全转移,最终成功带着受伤战友和俘虏们返回大部队。   这一次的行动,不仅仅是一个年轻战士的个人壮举,更是对敌人阵地的一次沉重打击。   常同茂凭借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果敢,让敌人感受到了何为真正的“敌后制胜”,他不仅救回了战友,摧毁了敌人的设施,还在美军面前展示了中国志愿军士兵的英勇与智慧。   回到大部队后,常同茂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志愿军战区。这个年仅17岁的少年,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无畏的精神,成了所有人心中英雄的象征。   对于美军来说,常同茂的存在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尽管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所展现的胆略和智慧,却让那些“高高在上”的美军指挥官无法忘记。   常同茂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救回了战友,也打破了敌人对志愿军士兵的轻视。   他的英勇表现证明了,即使在看似绝境的时刻,任何一个志愿军战士,都能通过智慧与勇气逆转战局,给敌人一个又一个的震撼。   在这次行动后,常同茂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还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评价。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表现让所有人看到了那个“少年英雄”的不凡气概。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

0 阅读:305
文晓小书生

文晓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