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看了下这个“骑手因包装破损被华为店索赔1.5万元”的新闻,事件起因是两家体验店调货叫了闪送,骑手接单送货佣金为23.98元,但送货途中产品外包装被货箱内挂饮料的钩子划了一个小窟窿。
体验店以此为由索赔1.5万元,闪送平台直接把骑手账户里资金扣掉,还提示需要再充值1.3万元才能接单。
骑手与平台沟通后,平台再次与体验店协商,随后联系骑手告知其只需要赔付2000元,但最终骑手却被扣3000元。
新闻发酵后,平台把3000元退还给骑手。外包装破损产品已经卖掉,折损1000元,平台与体验店各自承担一半。
其实这条新闻大致说清了事件走向,但并没有剖析明白关键矛盾。甭管这件货物发出前保价与否、保护措施做得到不到位,大额商品理赔归根结底需要平台与体验店之间进行协商,而不是骑手与体验店之间反复拉扯。平台如果认为15000元的赔偿金额有问题那一开始就不应该答应,平台有义务维护自家骑手合法权益,而不是干脆把巨额赔偿全部甩给骑手。
从最终处理结果来看这事儿说白了1000元折损就能解决,按照常理来讲无论体验店拿不拿得到这15000元(或者是3000元)赔偿,事后都应该采取这种损耗成本最小的最优解。容我小问一句,如果这事儿骑手真的认栽赔了15000元,减去这1000元的折损,剩下这14000元进项差额体验店打算怎么处理呢?
体验店应该将心比心按照实际损耗提出理赔诉求,而不是成千上万忽上忽下。平台应该为骑手据理力争,而不是冻结账号生硬扣款。媒体应该找出矛盾根源深度报道,而不是让关键涉事平台背后隐身。
很显然,这三方都没有达到公理要求。好在新闻发酵后平台把钱全都退给了骑手,人家大冬天送货接一单才挣二十多块钱,外包装被划个小窟窿就要赔几千。这事儿如果处理不好生硬扣款停止派单,粗暴僵化小连招一旦触发,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骑手因包装破损被华为店索赔一万五 律师谈因包装破损骑手遭索赔三千元 新星闪光计划 魔金石科技[超话]
三三是酒
骑手赔1W5指的是这个手机外包装破损了没法出售给其他顾客,只能骑手买下的意思,最终赔偿1000指的是外包装破损便宜1000元出售给了愿意买的顾客,差价1000元作为这次失误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