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胡适的次子胡思杜发表了题为《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的文章,公开批评

何以为知吖 2025-02-07 18:16:09

1957年,胡适的次子胡思杜发表了题为《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的文章,公开批评父亲,并宣称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几天后,胡思杜将绳子绕过梁架,站上去自杀。远在他乡的胡适仍坚持认为,“小儿是奉命发表的!”直到临终前,他仍不敢相信儿子的死讯。 胡适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面对家庭的压力与旧式婚姻的安排,他与不识字的江冬秀结婚。这段婚姻与胡适现代化思想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夫妻之间的感情生活也充满了波折。胡适与江冬秀育有三名子女,其中一名女儿早夭。胡适的感情生活复杂,除了短暂与美国女画家韦莲司的关系外,另一位重要女性是曹诚英。 曹诚英最初是胡适婚礼的伴娘,后来两人逐渐亲近。1923年,胡适在杭州与曹诚英同居三个月,两人关系达到巅峰。然而,随着徐志摩的揭露,胡适与曹诚英的私情曝光,江冬秀愤怒反应,胡适最终选择离开杭州返回北京。曹诚英怀孕后,胡适决定与江冬秀离婚,这引发了更大的家庭冲突。江冬秀强烈反对离婚,最后胡适放弃了与曹诚英的关系,曹诚英选择堕胎,并在胡适资助下赴海外留学。 胡适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其个人行为存在显著矛盾。他曾公开表示,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责任,然而这一观点在他自己家庭中的执行却充满矛盾。江冬秀承担了大部分育儿责任,但面对胡适的态度,她面临巨大的教育挑战。胡适的朋友汪长禄曾批评他对父亲角色的理解,提出胡适需重新思考“我的父母”这四个字,显然社会对他作为父亲的角色产生了质疑。 胡思杜自小身体较弱,学业未能持续,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未能激发他的兴趣。他对政治产生兴趣,但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并最终放弃。二战结束后,胡适被派往美国担任驻美大使,胡思杜留在上海与母亲一起。胡思杜后期提出想前往美国留学,胡适因经济压力将他送往中部的教会学校,然而这并未改善胡思杜的学业和人生轨迹,反而让他染上了不良习惯。 胡适回国后,试图为胡思杜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在北大图书馆任职。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胡思杜开始接触政治。1957年,他最终选择公开批判父亲,并自杀身亡。胡适始终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去世,直到临终前,他依然坚持认为胡思杜是受命发表的。 胡适去世时,在遗嘱中将遗产平分给妻子和两个儿子,这一切都未能改变他与胡思杜之间无法弥合的鸿沟。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