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蒋介石托人给杨虎城带话,表示愿意见面。3月29日,杨虎城来到杭州,在宋子文、吴铁城的陪同下面见蒋介石。晚上,蒋介石设宴招待杨虎城,钱大钧、汤恩伯、胡宗南、上宫云相等蒋的亲信作陪。 席上,蒋介石大骂张学良,说:“张汉卿(张学良)这样一个人,虎城竟是跟着他一路走,仔细想想,能对得起谁?幸亏还没有荒谬到底,假如后来不肯回头,还能有今天吗?”蒋介石絮絮叨叨,前后讲了将近二个多小时。 张学良已经被软禁,蒋介石这明显是指桑骂槐,实为指责杨虎城。在谈话中,杨虎城默不作声,在蒋介石说完后,杨虎城说:“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会面结束回到下榻处后,杨虎城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一贯对人没有诚意,不应该对他有什么幻想。” 第二天,蒋介石又邀杨虎城去谈话,时间很短。蒋介石先是问杨虎城经过这次事变,是否继续任职,情感上是否觉着有不方便之处。 还没等杨虎城回答,蒋介石就抢着说:“在事变中,各级人员对你是有不满情绪的,这是一时转变不过来的,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些不便,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出国费可由公家负担,启程的日期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 杨虎城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只得用意出国考察,但表示需要准备一下。蒋介石虽然嘴上说“可以从容准备”,但之后就不断催逼杨虎城尽早出发,在4月30日干脆以国民政府名义公开免去杨虎城的军政职务,这就使得杨虎城不得不出国了。 在一再催促之下,杨虎城乘飞机离开西安前往上海,准备出国。6月初,蒋介石与杨虎城在庐山见面,蒋介石问杨虎城:“到了国外如果有人问到‘事件',你打算如何解释呢?” 杨虎城这时明白了蒋介石召他上庐山的用意,是怕世人知道“西安事变”的真相。杨虎城回答说:“最好不要提这事。” 蒋介石听了后,说:“好!好!这事今后就不要说了。”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派杨虎城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先赴美,后转欧,考察期为一年。 杨虎城出国考察的第一站是美国,在航程中,杨虎城得知“七七事变”的消息。之后,他接连收到宋子文从上海发来的两封电报,告知卢沟桥战事情况。 杨虎城在接到宋子文的电报时,心情又恨又喜又急。恨的是日军在华北又燃起战火,喜的是南京终于要抗日了,他和张学良所做的牺牲没有徒劳;急的是国难当头,他作为军人不能上战场杀敌。 杨虎城当即给南京发了3封电报,要求由三藩市(旧金山)乘船回国,参与作战。蒋介石回电让杨虎城继续考察。杨虎城只好继续进行欧美的行程,但决心此行考察要以宣传抗日为主,以自己的力量所及为国内的抗战作出贡献,同时也积极谋划如何突破蒋介石的阻挠回国。 离开美国到达法国巴黎后,开始谋划回国。9月下旬,杨虎城接到从日内瓦转来的宋子文的来电:“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接到这封电报后,杨虎城认为宋子文转达的是蒋介石同意他回国的资讯,于是开始安排回国的事情。 1937年11月26日,杨虎城抵达香港,次日宋子文专程到了香港来见杨虎城。11月28日,蒋介石发电报给杨虎城说:“派戴笠迎接,到南昌相见。” 不过,蒋介石这封电报不是直接发给杨虎城的,而是由宋子文转交的。这就为日后蒋介石推卸逮捕杨虎城的责任,留下了伏笔。当时的杨虎城满腔热血,急于去前线参战,所以对蒋介石、宋子文以及戴笠,缺乏基本的警惕性。 杨虎城决定让部下王根僧和他一起去南昌。临出发时,宋子文却只给了一张机票。后经王根僧等人一再要求,宋子文才又给了一张机票。按常理,应由宋子文陪杨虎城一起去见蒋介石,但这次宋子文却安排杨虎城孤身前往,可见,宋子文明显是参与了蒋介石诱捕的阴谋,他也是主谋之一。 11月30日,在一片“欢送杨将军北上抗日”的口号声中,杨虎城乘机飞往长沙。王根僧按照戴笠交代的地址去联系,不料戴笠不在,只留下一张便条让杨虎城去武昌。当晚,杨虎城乘火车从长沙转赴武昌,抵达武昌时,戴笠率百余人在车站“迎接”.。 12月2日,杨虎城由戴笠陪同乘飞机由武汉去南昌。在机场又上演了与香港相同的伎俩,以飞机小只能乘3人为由,只让杨虎城一人上飞机。后经王根僧再三要求,戴笠才同意王根僧上飞机。 戴笠在武汉已经提前命令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便衣警卫20余人,由李家杰率领前往南昌布置。同时,蒋介石也让南昌方面派出一个连的宪兵,共同负责押解和看守杨虎城的工作。 据戴笠手下的特务沈醉后来回忆:“蒋介石念念不忘过去西安被扣的仇恨,仍把个人恩怨放在第一位。”在戴笠执行逮捕杨虎城整个过程中,每日都向蒋介石发电报汇报请示。 杨虎城一到南昌就被这些便衣警卫和宪兵完全管制起来,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和行动自由,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计划至此完全得逞。可叹杨虎城将军一腔热血,矢志回国抗日,却落入了专为他布好的罗网之中。
1937年3月,蒋介石托人给杨虎城带话,表示愿意见面。3月29日,杨虎城来到杭州
玲珑说历史
2025-01-26 23:33:48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