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浙江金华知府汪可受以其清廉正直、体恤民情著称。一日,汪知府出行时,突遇一只猴子跪于轿前,连连作揖,似有冤情欲诉。汪知府心生疑惑,遂命轿夫停轿,并示意随从莫惊扰猴子。猴子见状,向北山方向蹦跶而去,不时回头瞅瞅,吱吱叫唤。
汪知府心领神会,急令数名衙役跟随猴子。在北山一座荒凉的破砖窑内,衙役们发现了一具老乞丐的尸体。猴子似乎知晓内情,又带着衙役返回城中,指引他们抓捕了涉案的乞丐。
经过一番审讯,案情逐渐明朗。原来,这位老乞丐两年前曾救下一只被孩童欺负的小猴子,并悉心教导其表演技艺。两人相依为命,以卖艺为生,感情深厚。然而,几个乞丐见他们生活有所改善,心生嫉妒,便设计将老乞丐灌醉后杀害,抢走猴子。此后,猴子在乞丐们的虐待下艰难求生。
终于,猴子等来了翻身的机会。它远远望见知府大人的队伍,挣断束缚,奔向轿前申诉。汪知府得知真相后,严惩凶手,将涉案乞丐判处死刑。
此事传开后,街上的商家们被猴子的忠心所打动,纷纷捐款为老乞丐购置棺材,料理后事。在火化时,猴子悲痛欲绝,跳进火堆与老乞丐一同化为灰烬。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遂将猴子与老乞丐合葬一处。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