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被分配到一辆蓝色轿车,全北京只有两辆,聂荣臻元帅知道后,却愤怒的大喊:快给我把车换掉!
新中国成立伊始,钱学森便心系祖国,渴望将自己的所学贡献给这片土地,然而他的回国之路却并非坦途。
美国深知钱学森的价值,百般阻挠,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软禁,钱学森抗争五年,最终在新中国的多方努力下,钱学森一家才得以踏上归途。
但危险并没有就此结束,美方甚至制定了暗杀计划,意图在钱学森一家途经日本时将其灭口,好在中方提前预警,钱学森才得以躲过一劫,最终安全回到祖国怀抱。
回国后的钱学森,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局势复杂,一些人对钱学森这位“海归”科学家抱有疑虑,外部美国依然虎视眈眈,间谍特工的威胁如影随形,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如何保障钱学森的安全并能顺利的搞科研是首要任务。
面对这些困境,聂荣臻元帅挺身而出,成为钱学森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不仅在政治上为钱学森正名,更在科研、生活和安全上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堪称最强“后勤部长”。
在科研方面,聂荣臻鼎力支持钱学森建立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指示技术问题必须听从钱学森的意见,为钱学森的科研工作扫清了行政障碍,只有让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搞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生活上,聂荣臻对钱学森及其团队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聂荣臻想方设法为钱学森团队争取到额外的副食品,甚至亲自“开小灶”,确保钱学森的营养供应,只有保证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问题,更是聂荣臻工作的重中之重,钱学森作为国宝级科学家,他的安全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神经,聂荣臻对钱学森的安保工作,可谓是“武装到牙齿”,他不仅安排专人负责钱学森的出行安全,还对钱学森的饮食安全格外关注,甚至安排专人对钱学森的每一餐进行化验,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蓝色轿车”事件,正是聂荣臻安全意识的体现,当时钱学森被分配到一辆天蓝色的轿车,这在当时极其罕见,整个北京只有两辆,聂荣臻得知后,立即下令换车,这辆过于显眼的轿车会增加钱学森被敌特势力盯上的风险,最终这辆天蓝色的轿车被换成了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低调地融入了北京的车流之中。
除了换车,聂荣臻还对钱学森的出行方式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他规定除非他本人亲自批准,否则钱学森不得乘坐任何类型的飞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飞机的安全系数相对较低,聂荣臻宁愿牺牲一些效率,也要确保钱学森的安全万无一失。
聂荣臻与钱学森的合作,不仅仅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更像是一场科研“双打”,两人之间有着高度的信任和默契,这种默契,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东风二号导弹首次试射失败后,外界质疑声四起,甚至有人对钱学森的学术能力和回国动机产生怀疑,面对巨大的压力,聂荣臻坚定地站在钱学森一边,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帮助他渡过难关。
东风三号导弹发射前,燃料箱出现轻微变形,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建议取消发射,但钱学森经过仔细检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可以继续发射,然而基地其他负责人却不敢签字,关键时刻,钱学森向聂荣臻请示,聂荣臻毫不犹豫地支持了钱学森的判断,最终导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了聂荣臻对钱学森的信任和支持,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高度默契,正是这种信任和默契,让中国导弹事业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聂荣臻的保驾护航下,钱学森得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他的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