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要想让自己的起兵得到天下人的同意,基本上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布公开的讨伐檄文。在曹操之前,虽然也有人反对董卓,比如袁绍,就曾秘密的写信给王允,希望内外结合,除掉董卓。 但是,袁绍这个四世三公的家族传人,也不敢公开的发布征讨檄文,为什么曹操就敢这么做呢?很简单,袁绍不做,是因为暂时没必要,曹操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自己的小命也许就没了。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在响应曹操起兵的另外十七路诸侯当中,第一个响应的是袁术,最后一个响应的是袁绍。开头和结尾,都是袁氏家族的人,这是不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或许,曹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当十八路诸侯聚齐的时候,曹操做了这样一件事。对此,在书中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绍方应允。 看看,诸侯前来响应,是曹操在“宰牛杀马”的招待大家,大家响应的,也是曹操的檄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盟主的位置,应该是曹操的才对。但是,没想到,王匡并没有直接提议让曹操当盟主,而是询问大家,盟主该让谁来当。 其实,曹操还真没想过要当这个盟主,他之所以要把袁绍推上盟主的位置,是有三大考虑的: 其一,自己的身份,在名义上是宦官的后代,在那个年代里,宦官的后代,是被人瞧不起的。与其让别人在背后嘲笑自己,还不如成人之美,直接推举袁绍做盟主。 其二,曹操也知道,虽然汇聚了十八路诸侯,但是人心隔肚皮,这十八路诸侯,谁是真心想要讨伐董卓,谁是想要浑水摸鱼、沽名钓誉,曹操也不知道。如果此次讨伐成功,自己还能落个第一个发檄文讨伐的美名,但是一旦失败,罪责都在盟主的身上。 其三,其实也是曹操最担心的的,那就是现在天下还有多少人,是在真心的忠诚于汉朝的天下。 从董卓祸乱汉朝的天下开始,在曹操的心里,就悄悄的萌发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当他看到,有这么多人都在反对董卓,拥护汉朝皇帝的时候,曹操的心里也害怕了。于是,当曹操把盟主的位置让给袁绍之后,自己也开始物色自己的得力助手,比如,在诸侯联盟里,特别优待刘备、关羽和张飞,就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没有什么背景,易于拉拢。
曹操第一个发文讨伐董卓,自己为什么不做盟主?原来他害怕这个!
虫子天下
2025-02-05 19:22:19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