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文学作品的渲染,现在大家只要一提到董卓,都是嗤之以鼻的,凶残、蛮横、惨无人道、祸乱皇宫等罪名,都安在了董卓的头上。 但是,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关于董卓的描写,基本上和曹操经历的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曹操能成为一代枭雄,被后世敬仰,而董卓却落得千古骂名呢?这只能说,董卓生不逢时。 先说战功。一开始,董卓是一方统领使,官位比曹操要大许多。既然董卓能统领一方,自然说明董卓具有统兵的能力,不然,朝廷也不会让他去做这个官。虽然,在对付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被描述成屡战屡败,没有战功。那么曹操呢?在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者之前,曹操又有什么战功呢?大家不要忘了,曹操也是失败过很多次的。 其次说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到京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废掉当时的皇帝,而立陈留王为皇帝。但是,董卓是知道的,当时的皇帝懦弱,而陈留王很有帝王的风范。那么,为什么董卓不要一个懦弱的皇帝,而非要立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呢? 其实这里面,代表者一个权力的更迭的意思。原来的皇帝再懦弱,那不是董卓立的,在皇帝的身边,都不是董卓的人,现在,董卓要重新立皇帝,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而且,通过重新拥立皇帝,可以看到在朝廷中,有谁是支持自己的,有谁是惧怕自己的,有谁是反对自己的。可以说,这种一石三鸟的做法,很巧妙。 那么曹操呢?曹操的故事,在后面咱们还要细说,只能说,曹操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做的没有这么暴力罢了。 最后,再说下董卓的为人。这一点,在书中,李肃劝反吕布的一段话,可以证明。在书中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中是这么写的: 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为了得到吕布,董卓不惜动用一切代价,这个举动,和曹操的求贤若渴,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而且,如果董卓真的是大恶人的话,他的身边,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文臣武士?他怎么还会有力量,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只是,董卓没有曹操幸运,也没有曹操那般成大事的隐忍力。曹操在把持朝廷的实际政权之后,一直隐忍着自己想要当皇帝的念头,逐渐的培养自己的力量,以便让自己的后代顺利称帝。而董卓,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冒然称帝,并没有想到,此时的天下,人心还是向着汉朝的。 于是,董卓错失了成为一代枭雄的最佳时机。
董卓其实很悲催,本来能和曹操一样成为一代枭雄!只是生不逢时!
虫子天下
2025-02-05 19:16:08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