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丁玲在家中去世,三年后,她的丈夫迎娶小12岁张钰,成婚前他提出了两个

运赛过去 2025-02-05 13:31:34

1986年,丁玲在家中去世,三年后,她的丈夫迎娶小12岁张钰,成婚前他提出了两个条件,均和丁玲有关。 丁玲与沈从文的交恶是中国文坛的一大遗憾。他们曾经亲密无间,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与胡也频一起在北京共处一屋檐下,共同奋斗。这三位年轻作家的友情甚至引发了黄色小报的揣测,但他们的关系并不如外界想象的复杂。 他俩同为湘西人,一个来自凤凰城,一个来自常德,两地虽相隔数百里,却由一条河水相连。他们在1925年的北京相识,那是一个冬日清晨,胡也频带着丁玲来到沈从文的小屋。这次见面让沈从文印象深刻,他形容腼腆的丁玲圆脸上总带着笑,两人用家乡话热络交谈,瞬间拉近了距离。 丁玲自幼家境清寒,四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舅舅家,生活并不愉快。母亲虽然艰难,却坚持让她读书求学,并支持她解除与表哥的娃娃亲。五四运动的浪潮激发了丁玲的反抗精神,她剪下辫子走上街头,开始接触到外面的世界。1922年,在母亲的支持下,丁玲赴上海求学,学习俄语,接受新思想。 她与王剑虹的友情一度深厚到被人揣测成“特殊关系”,但丁玲并不在意外界的流言蜚语。王剑虹因病去世后,丁玲对瞿秋白心存怨念,认为他对亡妻情深不足。与此同时,丁玲也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1923年,她的处女作《梦珂》发表;1924年,她正式来到北平,并在一次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 2019年5月20日凌晨,一代文学大家陈明在病榻中与世长辞,享年102岁。三年前,他的第三任妻子张钰因食道癌去世,留下了陈明一人。面对两位爱妻的离世,陈明晚年独自生活,日子难免有些寂寥。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妻子丁玲的遗稿中。 陈明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伏案工作。他仔细地翻阅着丁玲留下的一篇篇手稿,字里行间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有时,陈明会情不自禁地对着丁玲的遗照喃喃自语,诉说着内心的感慨。岁月流逝,容颜皆老,但他对丁玲的爱从未改变。 追溯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要从1986年说起。这一年,陈明的第二任妻子、著名作家丁玲因病去世,结束了她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爱恨情仇和跌宕起伏。 丁玲与陈明结婚时,两人相差13岁。尽管年龄有差距,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十分要好。陈明曾回忆道:"我们虽然年龄不同,但在一起的日子却是那样的美好。"在他的心中,丁玲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和母亲。 1986年,丁玲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74岁。陈明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丁玲的作品编辑整理出版,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文学巨匠,不让她的文学遗产湮没。陈明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只为完成与妻子的承诺。他常常说:"丁玲是我一生的挚爱,我会竭尽全力,让世人铭记她燃烧生命写就的传奇。" 丁玲一生著作颇丰,《丁玲文集》五卷广泛传播,多种语言译本让她的影响力超越国界。她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这一殊荣在当时的中国相当于今天的诺贝尔奖。 丁玲去世后,胡耀邦、邓颖超、陈云、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纷纷送上花圈悼念,北大荒的群众甚至用红旗覆盖她的遗体,上书“丁玲不死”四字,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最初,胡也频以“丁玲弟弟”的名义拜访鲁迅,却被鲁迅以“不在家”拒之门外,令胡也频大为恼火。丁玲听闻此事,不但没有同情,还责备胡也频“不该用她的名头拜访”,此后,丁玲对鲁迅颇有微词。 但在冯雪峰的安排下,两人最终见面。鲁迅风趣地评论丁玲“文如其人”,又调侃她穿连衣裙像小孩子。丁玲直言自己脾气不小,鲁迅回应道:“有脾气更好。”两人一来一往,气氛渐渐融洽,成就了一段有趣的交谈。 1931年,丁玲的伴侣胡也频惨遭国民党杀害,这一重大打击让她深陷痛苦之中。然而,为了不让母亲知晓真相,她谎称胡也频要去苏联,并将只有四个月大的儿子祖林托付给母亲抚养。丧夫别子后,丁玲以巨大的悲痛和坚韧完成了小说《一天》。 1932年,丁玲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丁玲迅速承担起更多重要职责,出任左联党团书记。在这一岗位上,她用行动诠释了她在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愿意做一颗螺丝钉,党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建国后,丁玲曾探望过沈从文,但在看到沈从文撰写的《记丁玲》一书后,两人彻底决裂。丁玲认为书中内容失实,甚至将其称为“胡编乱造的小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满。丁玲的丈夫陈明曾描述她翻阅《记丁玲》的情景:“开始还无所谓,但越看越生气。” 1981年,丁玲在《文汇增刊》发表回忆性散文《胡也频》,借此暗批沈从文“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卖弄有趣的话,甚至不惜造谣”。她在1983年接受采访时更直言《记丁玲》“全是谎言,是小说”。在她看来,这本书不应成为研究她的基础,她甚至表示要在沈从文生前写一篇文章澄清事实。然而,最终她未能如愿,留下了这一未竟之事。

0 阅读:2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