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北京的胡同里,为那片古老的四合院蒙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镜头一转,定格在一座四合院的门前,一位妇人正安静地坐在那里择菜。她的双手熟练地在菜篮间穿梭,神情专注而平和,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她的脸庞,却也沉淀出一种历经生活后的淡然。 在她身后,竹帘被轻轻挑起,一位年轻的姑娘探出头来。她的眼神清澈明亮,带着几分好奇与俏皮,打量着院子里的一切。那一瞬间,微风轻拂,撩动着她的发丝,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不远处,一只猫咪正蹲在食盆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盆里的食物,时不时用爪子轻轻拨弄一下,仿佛在守护着它最珍贵的宝藏。妇人择菜、姑娘掀帘、猫咪守食,这看似平凡的场景,却交织出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北京胡同生活图。 在老北京,四合院平房曾是人们主要的居住场所。然而,这种建筑结构也带来了一个困扰 —— 鼠患严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养猫便成了家家户户的常见选择。那时的猫,大多过着散养的生活,主人并不刻意限制它们的行动,任由它们自由出入四合院,穿梭在胡同的各个角落。白天,它们或慵懒地趴在屋顶晒太阳,或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夜晚,则化身捕鼠能手,守护着家中的安宁。
1942年6月,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北京的胡同里,为那片古老的四合院蒙上了
历史小破
2025-02-04 18:40:46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