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退休的曾将军来到大连一处水库钓鱼,就在垂钓时,水库的负责人走了过

文山聊武器 2025-02-04 15:50:32

1984年9月,退休的曾将军来到大连一处水库钓鱼,就在垂钓时,水库的负责人走了过来,他说:老人家,你以后过来钓鱼,我都不收钱,可没想到,这位负责人刚说完,曾将军就当场谢绝了。曾将军说: 我虽然退休了,但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 1911年,曾思玉出生在江西信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9岁时,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接连的不幸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为了生存,年幼的曾思玉被迫辍学外出打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7岁的他参加了信丰县的农民运动,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0年,红二十二军经过信丰县时,19岁的曾思玉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这一决定,让他踏上了一条传奇的军旅之路。 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期间,曾思玉先后参与了50多次危险战斗。令人惊讶的是,他每次都能全身而退,从未负伤,这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可谓奇迹。 在土城战役中,曾思玉曾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他随朱总司令来到前线指挥所,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手中的电话机,紧接着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所幸是颗哑弹。 在一次冲锋战斗中,敌人的炮弹在他周围爆炸,战友们有的牺牲有的负伤,唯独他毫发未损。这样的经历让他获得了"福将"的称号。 抗日战争期间,曾思玉担任过115师689团政委、343旅政委等重要职务。他参加了平型关、薛公岭等重要战役,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有一次,他在前线地堡视察完刚离开,接替他位置的哨兵就被敌军狙击手击中牺牲。这样的经历让他深感生命的可贵。 在战争年代,曾思玉多次遇到险情都能化险为夷。一次在行军途中,他在悬崖边不慎失足,千钧一发之际抓住了一簇芦苇草,最终得以脱险。 1984年9月的一天,曾思玉来到大连的一处水库钓鱼。这位年过七旬的开国将军,退休后也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本色。 水库的负责人认出了这位老将军,主动提出以后不收他的钓鱼费用。然而曾思玉立即婉拒了这份好意,他表示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永远不能忘。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时期就确立的优良传统。这些规定不仅是军队的纪律要求,更是每个军人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 部队规定中明确要求,军人不得向群众要东西,必须按章缴纳各种费用。这是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军民鱼水情的重要基础。 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最艰苦的时候,部队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红军和八路军经过老百姓家,一针一线都要付钱。 曾思玉作为一名老革命,深知这些规定的重要性。他认为,军人的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他看来,遵守规定不是小事。一个军人如果在小事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很难在大事上保持本色。 水库负责人的好意虽然出于真诚,但曾思玉明白,特殊待遇会影响军民关系。他宁可多付一些钱,也要维护军人的良好形象。 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正是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生活中更要以身作则。 1980年代初期,中央发出号召,要求老一代干部主动让贤。在大军区担任正职的曾思玉第一个响应这一号召。 他主动申请离休,表示要为年轻干部腾出位置。他深知,新时代需要新思维,需要更多年轻人站在领导岗位上。 退休后的曾思玉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要求特殊待遇,也不摆老资格。 每天他都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时间,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他经常去公园散步、钓鱼,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 在公共场所,他总是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不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参观景点,都主动排队,按章缴费。 他常说,革命军人的作风不能丢。这种精神一直贯穿在他的晚年生活中。 生活中的曾思玉非常节俭。他的衣着朴素,从不讲究,但总是整洁干净。 平时他也很注意锻炼身体。即使年事已高,每天还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 在子女教育方面,他同样严格要求。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子女谋取任何特权。 他告诉子女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能靠父辈的名声过活。这种教育方式让他的子女都养成了勤劳朴实的好品格。 晚年的曾思玉始终关心国家的发展。他经常收看新闻,了解国家的变化。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直到2012年,这位开国将军在101岁高龄时离世。

0 阅读:46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