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自己不努力,中农家庭也顶多接替父亲,而且那时候的中农自身也难保,风云动荡,大

雨莲看历史 2025-02-03 08:07:11

若他自己不努力,中农家庭也顶多接替父亲,而且那时候的中农自身也难保,风云动荡,大量农民破产不是闹着玩的。 从韶山一路读书,读到长沙是他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抱负和才能受到了当时杨昌济的赏识,假如他自己不努力,没有本事,说:“我是中农的儿子!” 杨昌济会欣赏他?恐怕连韶山都出不去吧。 后来教员一行人到了北京,但教员无疑是其中最穷的一个,其他的同学都出国了。 但真正崛起的,却是当时留在国内最穷困的教员。 杨昌济为了帮助在北京的教员,搭桥蔡元培才给教员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这是一份工作,而不是学生。 这是他第二个转折点。 但教员在北京大学过得也不好,受尽歧视,他晚年回忆说那些当时在北大里搞学生运动的“领袖”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操着湖南土话的乡下人,摆明了,就是看不起。 后来就算加入共产党,教员的理论也一直被称为“枪杆子主义”“山沟沟里怎么出马列”之类的,不受待见。 而在遵义会议之前,他被整得多惨。 好几次被吊销职务放假到山里去,但他就是有韧性,一次次从这种失败和冷眼中爬起来,战胜一切阻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那些只看出身的人,当时给你比教员更好的生活环境,又能怎样?

0 阅读:1
雨莲看历史

雨莲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