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英雄儿女"解秀梅脑梗住院,欠了医院30000元治疗费,医院刚下达停药通知书,就接到军区的通知,竟然要求医院全力救治,费用问题由军区解决,这是怎么回事? 1994年的深秋,石家庄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里,一位62岁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这位老人因为突发脑血栓和老年痴呆已经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 从病情的发展来看,老人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但是已经积欠了医院超过三万元的医药费,医院不得不下达了停药通知书。 这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普通家庭来说,三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人的家人已经想尽了办法,跑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友,但依然无法凑齐这笔钱。 就在这时,《解放军生活》杂志的主编尚芳来到了医院。原来她正在策划一期"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特刊,准备采访一些爱国影片的人物原型。 住在病床上的这位老人,名叫解秀梅。她就是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中女主角王芳的原型人物之一。 尚芳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当年在电影中饰演王芳的演员,一同前来探望解秀梅。看到曾经威风凛凛的女英雄如今卧床不起,两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医院即将停药的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也专程赶到医院,制作了专题访谈节目。 很快,解秀梅的身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位荣获一等功的女兵,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节目播出后,电视台接到了大量热心观众的来电,表示愿意为解秀梅捐款。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专项募捐活动。 河北军区的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做出指示。他们要求医院全力救治,所有费用由军区解决,并且组织专家前来会诊。 1941年,年幼的解秀梅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通讯员。她主要负责站岗、放哨和传递信息等工作,凭借着聪明机灵的特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抗战胜利后,解秀梅继续跟随部队参加解放战争。她在这期间积极参与后勤工作,同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1950年2月,18岁的解秀梅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团。她在这里接受专业训练,为部队进行文艺演出。 同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对中国边境地区进行轰炸。为了保卫和平,中国派出志愿军参战。 1951年,解秀梅所在的68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为了尽快抵达战场,部队进行了18天的急行军。 到达前线后,解秀梅和文工团的战友们不辞辛劳,在各个战地进行慰问演出。即使在敌机轰炸的情况下,他们也坚持完成演出任务。 除了文艺演出,解秀梅还主动到战地医院帮忙。她学会了简单的包扎和护理技能,经常帮助照顾伤员。 在一次敌机轰炸中,战地医院附近的房屋被击中起火。当时605团的排长李永华因重伤无法行动,被困在医院里。 解秀梅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冲回燃烧的医院。她将身材高大的李永华背在背上,在炮火中艰难撤退。 途中,一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两人身上都着了火。解秀梅迅速在地上打滚扑灭火焰,又用身体为李永华挡住弹片。 最终,解秀梅成功将李永华救到了安全地带。这次英勇救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战场。 由于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解秀梅被授予一等功。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154名志愿军战士获此殊荣,而解秀梅是唯一的女性。 1952年5月,解秀梅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在中南海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作为唯一的女性代表,她还向领导献上了鲜花。 战争结束后,党组织安排解秀梅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军队文化速成班。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了初高中课程的知识内容。 1956年,解秀梅被调任到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担任团委领导工作。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为了当地的劳动模范。 1970年,组织又将她调往山东临沂的国棉八厂工作。后来,解秀梅在石家庄市一家印刷厂担任副厂长,一直工作到病重退休。 在工作岗位上,解秀梅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她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解秀梅的丈夫也是一位志愿军战士,两人在石家庄安家落户后过着平静的生活。她很少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功勋,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知道母亲曾是战场上的英雄。 1994年,当媒体报道了解秀梅的困境后,河北军区的领导立即做出反应。他们不仅解决了医院的欠费问题,还为解秀梅联系了更好的医疗资源。 一些专家组成会诊小组,为解秀梅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许多人自发组织捐款活动。 然而,由于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各种治疗方案收效有限。到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 当地政府为解秀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她被安葬在双凤山革命公墓。这位曾经的"军中花木兰",最终与其他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解秀梅的一生,从战场到工厂,始终展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
1994年,"英雄儿女"解秀梅脑梗住院,欠了医院30000元治疗费,医院刚下达停
甜蜜游记
2025-01-31 11:57:18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