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跟小混混私奔后常遭家暴,48 岁给父母留遗书:“对不起,我真活不下去了,心太累了,我很爱你们。”林语堂精神崩溃,仅 5 年后,就离世了。 林语堂,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以幽默风趣的文字和对中西文化的深入探讨享誉国际。他不仅是一个文化先驱,更是三个女儿的慈爱父亲。 林语堂长女林如斯,1923年出生于厦门,乳名“阿苔”。她聪明伶俐,从小沐浴在家庭的浓厚书香之中,与父亲的深厚情感贯穿一生。林语堂从不因社会偏见而轻视女儿,反而鼓励她们接受中西文化的双重教育,展现女性的独立与才华。 林如斯幼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7岁起,她的文章便成为《西风》杂志的亮点,后来与妹妹林太乙合著《吾家》,记录了生活点滴与成长感悟,文字清新可爱,赢得了赛珍珠的盛赞。 在家庭影响下,林如斯对文学和民族命运怀有深刻情感。抗战期间,她随父母回到重庆,亲历战火中的坚韧与苦难,在文学中书写了浓烈的家国情怀。 林如斯的人生转折发生在她订婚前的那个决定性夜晚。作为林语堂的长女,她原本是一位倍受期待的文学才女,家族中才情卓绝的光芒。 当所有人都认为她与青年医生汪凯熙的婚姻将成为佳话时,她选择了一个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向。她与一个美国同学的哥哥狄克私奔,这一行为震惊了所有人,也成为她人生走向黑暗的开端。 狄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混混,他的过往不光彩,中学时期就因种种问题被学校开除,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更没有稳定的工作。 他酗酒成性,混迹于各种社交场合,靠着粗俗的幽默和油腔滑调赢得一些暂时的关注。林如斯选择了他,或许只是因为一时的浪漫幻想,但浪漫的外衣很快被现实撕裂,婚姻的真相充满冰冷与暴力。 婚后不久,狄克的真实面目显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全靠林如斯微薄的积蓄度日。而林如斯,也从一个生活无忧的文学才女,迅速跌入到每天为生计奔波的状态中。 她不得不找一份简单的编辑工作,勉强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而狄克却整日无所事事,将家务事全都推给林如斯。面对林如斯的质问,他总是以敷衍的态度应付过去,而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冷眼旁观,或以威胁的态度终结争吵。 最初,狄克的家暴行为只是偶发。他会因为一些琐事——比如饭菜不合口味,或者林如斯忘记了他的某个要求——大发雷霆,摔碎杯子和盘子,有时甚至会推搡她。林如斯本想与他沟通,试图用理性化解冲突,但狄克根本不听任何解释。 在一次争吵中,狄克第一次挥起拳头,狠狠打在林如斯的脸上,她惊愕地倒在地上,眼中充满泪水,却没有哭出声。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也是她后来频繁遭遇的开始。 狄克的暴力行为逐渐升级,他开始酗酒后对林如斯拳脚相加。许多夜晚,他醉醺醺地回到家中,甚至不问她的情况,便因琐事对她施暴。 林如斯的身体逐渐伤痕累累,但她始终选择沉默。邻居偶尔会听到从他们家中传出的争吵和摔打声,但没人敢过问。他们的婚姻生活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恶梦,林如斯只能在深夜独自舔舐伤口。 她的身体愈发虚弱,曾几次住院,但她始终隐瞒了家暴的事实,只对医生说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她的朋友们渐渐与她失联,而她的家人远在异国,对她的真实处境一无所知。林语堂夫妇多次来信,希望她带着狄克回家,或许是出于一份对女儿婚姻的期望,但这些信件从未收到回音。 整整十年,林如斯在这段婚姻中耗尽了自己的光芒。当她终于鼓起勇气选择离婚时,已是32岁。这段失败的婚姻让她精神崩溃,身体上更是伤痕累累。 她几乎丧失了自信,曾经的才华被掩盖在深重的阴影之下。离婚后的她独自回到父母身边,但这十年的创伤已经无法挽回。她开始频繁进出医院,精神状态时好时坏。 林语堂夫妇对林如斯的遭遇痛心不已。为了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林语堂多次带她外出旅行,鼓励她重拾文学的兴趣。林如斯始终难以摆脱婚姻带来的阴影。她曾试图重新翻译唐诗,但每次提笔却总是停滞不前。 1971年1月19日,这个普通的日子成为林家难以忘怀的噩梦。当天,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宴会,留下48岁的林如斯独自一人在房间。 令人绝望的消息很快传来:她被发现在房间里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苦难的一生。桌上那杯尚有余温的水,和留给父母的遗书,让所有人心碎:“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林如斯的离去对父母是致命的打击。林语堂在极度悲痛中为女儿写下悼念诗《念如斯》,充满了深沉的思念和自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最终加速了他的衰老与生命的消逝。五年后,这位文学大师也撒手人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旅程。
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跟小混混私奔后常遭家暴,48岁给父母留遗书:“对不起,我真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1-31 11:42:22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