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射雕,说说徐克过去的武侠电影吧。
笑傲江湖第一部葵花宝典,徐克是监制,请来胡金铨做导演。胡金铨是文艺武侠片的大师,拍出来的电影充满水墨、文气、中式哲学,节奏慢,武打动作偏写实,对新技术的运用也没跟上。所以徐克与胡金铨自然而然发生了创作冲突,我们看徐克那些经典武侠电影,很突出的风格是凌厉,凌厉的动作,凌厉的剪辑,凌厉的画风。
如果胡金铨是庄重森严的嵩山派剑法,徐克就是趋退如电鬼魅迷踪的辟邪剑法。两个人不斗起来不可能,而我们也都知道,嵩山剑法打不过辟邪剑法。因为徐克不仅想法新,还是监制,手里握着钱袋子。
胡金铨被挤走,徐克联合好朋友程小东继续拍摄,这个电影已经拍成一部分,在胡金铨的基础上发挥徐克的优势,往好的方向想,就是兼容胡金铨的文化感,水墨意境和中式哲学的空灵,再叠加徐克的天马行空,程小东上天入地的武打,想想就觉得要天下无敌。
但事实很不幸,这个电影拍成了一个缝合怪,两个走截然不同内功门路的人,没可能严丝合缝把一个电影接一块。笑傲江湖这个电影只要看一遍,就会印证香港电影的那个论断:有佳句,少华章。
整个电影拍的零碎,一会是胡金铨的水墨文艺,一会是徐克的凌厉,幽默,搞怪,黄霑的一曲沧海一声笑,让这个电影往上提了三口气,曲洋刘正风舟中绝唱,岳不群与大太监客栈斗智,令狐冲风清扬山林传剑这三场戏十分出彩,但这几颗珍珠串不成一条项链,这个电影就像能看到徐克本人被憋住半口气,内息在体内窜动,还做不到贯穿一线。
但我们通过这个半成品,也能看到徐克武侠电影的大脉络,对复杂武打场面的调度,对人在江湖人心险恶的探索表现,对武打动作的想象力开发,对家国情怀侠之大者的情有独钟,对绝美女星的角色颠覆与魅力挖掘,这些大元素在后来的徐克电影里联成体系,让徐克武侠成为电影世界独具一格的门类。
很遗憾的是,胡金铨与徐克的合作-破裂-出走,可以看成是老派武侠电影被新武侠替代的一个隐喻。胡金铨没有汲取九十年代电影技术的新成果,他抱残守缺了,为了证明自己,他找到王祖贤与郑少秋,拍了画皮之阴阳法王。这个电影让他彻底退出。
阴阳法王的开篇部分,依旧是最好的胡金铨,中国美学的山水,古朴典雅的客栈,古风十足的人物,鬼魅森森的夜色佳人,配上郑少秋苍茫大气的摘下满天星的演唱,就像翻开一本线装版聊斋,读出了一片沉浸式视觉体验。
但拍到最后大决战部分,电影彻底崩了,即使有洪金宝林正英压阵,动作戏与斗法戏也完全不能看,你不能在九十年代看过徐克的飞来飞去成龙的精彩打斗后,还继续看鬼神们按照六十年代水平去无聊琐碎的斗法,电影工业也是要讲基本法的,胡金铨就此出局。之后徐克出品了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黄飞鹏三部曲,彻底开始了武侠电影的徐克时代。
要知道,胡金铨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龙门客栈,客栈里群戏斗法,群雄乱战的情节都拍的极好,徐克的新版龙门客栈在胡金铨的底子上,进一步加上技术与灵气,整个电影完全突破了武侠片的界限,一飞冲天。
这可能才是胡金铨与徐克合作的理想状态,老前辈扶新人上马走一程,在临别之际挥手分途,从此老人旧笋托新笋,新人更上一层楼。就像一代宗师里宫宝森传灯叶问,把名声给你,助新人出头。
可惜现实惨淡,笑傲江湖电影成为一道分水岭,以胡金铨的退隐为始,以徐克的笑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