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培养出众多英勇将领。为纪念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黄埔将领,蒋介石在台湾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10栋大楼。今天,我们来盘点这10位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
“拼命三郎”戴之奇,黄埔潮州分校出身,黔军名将。他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英勇无畏。在南京保卫战中,他指挥部队挡住日军进攻,为市民和指挥部赢得逃跑时间。1946年宿北战役中,因友军未及时支援,戴之奇被围自杀殉国,陈毅下令厚葬以表敬意。
“远征军魂”戴安澜,黄埔三期毕业生,曾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中国第一支机械化步兵部队指挥官。昆仑关大战中,他率部重创日军。在缅甸战场上,戴安澜英勇牺牲,其事迹受到国人敬佩和领导人高度赞扬。
麟书楼以黄埔一期高材生刘戡命名。刘戡别名麟书,与杜聿明、宋希濂等同窗。抗战时,他勇猛无比,在长城立下大功。后与西北野战军交战时牺牲,彭老总敬重其英勇,派人将其遗体送回胡宗南处。
此外,还有灵甫楼、长青楼、绶春楼、仁杰楼、雨农楼、百韬楼、清泉楼,分别纪念张灵甫、胡长青、熊绶春、蔡仁杰、戴笠、黄百韬、邱清泉等将军。他们在抗战中展现出惊人勇气和决心,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这些将军虽在解放战争中立场不同,但他们打日本鬼子的英勇事迹和精神永载史册。他们的故事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更激励我们传承不怕死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