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初,石友三到沈阳面见张学良,张学良让他多住几天,狡诈多疑的石友三却

蜀山史道 2025-01-26 23:33:55

1931年2月初,石友三到沈阳面见张学良,张学良让他多住几天,狡诈多疑的石友三却匆匆离开,回去后还问人:“是否张副司令要扣留我?" 1930年9月,蔣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地区大战正酣之际,张学良受蒋介石拉拢,发表拥蒋通电并派东北军精锐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负责处理华北军事善后事宜,所有晋军、西北军及石友三的军队,均归张学良节制整顿。 当时的石友三,表面上对张学良表现得非常恭敬,他向张学良呈报,称其兵力为二个甲种师、四个乙种师、及一个骑兵旅及特务团、炮兵团、工兵团、铁甲车大队等部,总兵力约六万余人。 蒋介石核定石友三部每月的军饷为六十万元,由张学良转发。不断扩军的石友三,是不满足这点军饷的,他不断要求增加,后来张学良又每月增拨军费十万元。而跋扈自雄的石友三,在平汉线铁路还扣留了十六列车皮,不肯交还,后经南京方面向张学良多次汇报,张学良一再劝说石友三之后,石友三才勉强交还车皮十列,但仍扣留六列。由于张学良对石友三一直采取宽容的姿态,这就让石友三反而有恃无恐,认为不敢拿他怎么样。 石友三领取军饷后,花费十三万元,在天津日租界购买楼房一所,期间,他与天津的日本特务来往密切。到了1931年4月,石友三部开始有反常举动,石友三让所部在其防区附近,大事挖掘沟壕,而对外却解释说:"本军修筑沟填是为防御水患,以兵代工,外界的一些说法是不实的。” 为了掩饰阴谋,石友三还派他的参谋长唐邦植、驻北平办事处长毕广垣面见张学良,表示绝对服从张学良。张学良让唐邦植转告石友三:“东北军矢志和平,希望汉章(石友三字)能够直系,如有存心破坏和平者,实为天下公敌,望汉章体谅我的苦心。” 5月,汪精卫、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并派代表联络石友三,一直想夺取平津地盘的石友三也蠢蠢欲动,准备起兵。 这时,张学良的北平行营司令部的职员里,有一个叫蒋宗标擅长破译各种电报密码。在6月初,蒋宗标截获并破译了石友三致张学成的密电(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自幼由张作霖抚养成人,素有野心),电文的大意是:石友三即将率部进攻平津,之后徐图东北,希望张学成和日方联系。 石友三的电文引起了副司令行营的注意,6月28日,行营参谋长戢翼翘(当时张学良在协和医院治病,无法理事)召集万福麟、王树常、鲍文樾、王树翰、于学忠等东北军骨干将领开会,商议后认为石友三叛变在即,决定再从东北抽调三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入关,平津地区的东北军做好警戒及战斗准备。 7月初,石友三的倒戈已经半公开化了,于学忠和戢翼翘商议后,决定让于学忠以平津卫戍司令的名义,到順德检阅东北军白凤翔的騎兵旅,其实就是趁机看一看石友三的动态。 于学忠在路过石友三的防地时,石友三亲自带人迎接,态度热情,但是石友三手下的几个将领则显得局促不安,且不敢和于学忠谈话,于是于学忠断定石友三马上就要反叛了。 回到北平后,于学忠在行营的会议上指出:石友三部肯定要妄动,但是一旦反叛必然失败。这是因为,其一,石友三没有根据地,只占了六列火车,不能离开铁路线,东北军如以少数的部队与之接触,不让石部往津浦线转移,以逸待劳,诱其深入,即可将其消灭;其二,石友三的鸦片瘾很大,无法长期指挥作战,加上他对东北军的战斗力一直很轻视,所谓骄兵必败;其三,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石友三善于练兵,士兵的战斗意志也不错,但其实石友三不注意士兵的生活,长期欠饷,士兵有贰心。 为何于学忠认为石友三的部队有贰心呢?原来,此前,于学忠曾观察过石友三部,发现石部士兵穿得都很破烂,大部分士兵穿的鞋都是用麻绳捆着的,士兵们的怨气都很大。再加上石友三为人反复无常,手下不少人也很反感他的做派,内部离心离德很严重。 就在东北军秘密部署兵力时,石友三故作姿态,派驻北平办事处长毕广垣到北平行营,讨要军饷。于学忠托人给石友三带去亲笔信,劝他要为整个大局着想,处事要冷静。很快,石友三就写来回信,信誓旦旦地在信中说:“我绝对听从大哥的话。” 于学忠看了石友三的信后,一度还信以为真,结果几天后传来了石友三活埋其秘书长张云责的消息,起因就是张云责反对石友三倒戈。 7月18日,石友三起兵,在顺德就任广州方面所委任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起兵后,在东北军和蒋介石派去讨伐军的南北夹击下,很快就被击败,7月31日,全军覆灭的石友三逃往山东,投靠了韩复榘。 讨伐石友三之战,虽然前后不过半个月,但是却对于东北方面的影响极大。由于石友三之变,张学良将留在关外看家的大部分东北军精锐调入关内,致使东北地方防务空虚,为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便利条件。

0 阅读:11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