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6月24日夜,晚清名臣张之洞和妻子因为琐事,发生激烈争吵。 张之洞一

熹然说历史 2025-01-26 22:05:22

1864年6月24日夜,晚清名臣张之洞和妻子因为琐事,发生激烈争吵。 张之洞一怒之下,一脚把妻子踹到了桌子底下,见妻子趴在地上不动,他大声呵斥道:"快点起来,在那装什么装。" 张之洞出生在1837年,是清代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的老家在河南南阳,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张之洞5岁开始启蒙,15岁就考中了秀才。 以后他接连考取了举人和进士,成为朝廷命官。张之洞为官清正廉洁,而且非常有才华,深得朝廷的赏识,仕途一帆风顺。 1855年,年仅18岁的张之洞迎娶了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石氏为妻。石家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石氏小姐从小在深闺学习女红和礼仪,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这门婚事是张之洞的父亲张锳一手定下的。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家庭,张锳对于儿子的婚事非常重视,经过多方考察,才选定了石家小姐做儿媳妇。 成亲之后,石氏温柔贤惠,侍奉公婆很是孝顺,把张家上上下下都照料得很好。张之洞也对这个年轻贤惠的妻子感到非常满意。夫妻俩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很快就有了一个儿子。 本来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张之洞很快就接到了上京赴任的命令。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担心儿子年轻,在京城没人照应,就让儿媳妇石氏也跟着去京城陪伴丈夫。 张之洞来到京城后,和妻子石氏共同生活。起初二人相敬如宾,感情和睦,但渐渐地,由于长期聚少离多,矛盾和分歧日渐积累。 尤其是关于儿子入学的问题,夫妻俩争执不下。张之洞自己从小刻苦读书,5岁入私塾,很小就考取功名,所以他希望儿子也能从小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 但是石氏心疼孩子年幼,舍不得让他离开自己,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去私塾。张之洞却认为妻子溺爱孩子,如果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来必成误人子弟。 这个问题导致夫妻俩争吵愈演愈烈。1864年6月24日晚上,关于儿子入学的问题,张之洞与妻子又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张之洞脾气暴躁,被妻子的固执激怒了。怒不可遏的张之洞一脚把妻子踹倒在地,石氏重重地撞在了桌角上,疼得在地上蜷缩成一团。 张之洞一时气头上,竟然视而不见,反而端坐在椅子上喝起了茶。过了好一会,见妻子一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张之洞不耐烦地斥责道:"还装,赶紧给我起来!" 但是不管张之洞如何呵斥,石氏始终一动不动。张之洞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连忙起身查看,却发现石氏已经没有了呼吸。 原来,方才那一脚,竟将怀有身孕的石氏踢到了桌角上,石氏当场就气绝身亡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之洞惊慌失措,他做梦也没想到一时的怒火竟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张之洞的家中,但他担心石氏的娘家人知道了真相后会来兴师问罪,于情于理都对自己极为不利。为了掩盖真相,保全自己,张之洞只得写信给自己在朝中为官的堂兄张之万求援。 多亏了堂兄从中周旋,这件事最后被压了下来。石氏的父母虽然痛失爱女,但顾及张家的颜面,最终也没有声张。就这样,石氏香消玉殒,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悲痛欲绝的父母。 这起悲剧性的事件给张之洞的名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当时在堂兄的帮助下,此事没有闹得沸沸扬扬,但毕竟发生了这样不光彩的事情,多少还是给张之洞留下了污点。 在现代人看来,张之洞这种家暴行为简直令人发指,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丈夫打老婆甚至一时失手杀妻,竟然还能免于追责,可见旧时妇女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作为一个朝廷命官,本应以德配位,张之洞的所作所为完全有违儒家君子的准则。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在封建社会,即便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其践行儒家伦理的意识也是非常薄弱的。 张之洞虽然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为国家做出了诸多贡献,但他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失德行为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负面的教训。这提醒我们,无论一个人官职多高,成就多大,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以平等和善待自己的妻儿。 家庭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张之洞当年的悲剧告诉我们,家庭关系的健康与否,关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轻慢。在现代文明社会,我们更应该尊重女性,反对家庭暴力,推动男女平等,共同维护家庭和睦。 张之洞杀妻的事件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它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妇女人身安全和尊严得不到丝毫的保障,连朝廷命官都能在杀妻后逃脱法律制裁,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这启示我们要建设一个男女平等、没有暴力的文明家庭,法律应该对施暴者予以严惩,整个社会都有义务维护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只有如此,和谐家庭才能真正实现。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