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回乡,看到父母坟头草丛有小洞,当即做了一个动作。 毛主席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的乳名——石三伢子。“伢子”是湖南当地对孩子的称呼,而“石”字则与一个古老的信仰有关。 毛主席的外婆坚信,家中前两个孩子早逝是因为某种邪祟作祟,认为需要用石头来镇住妖魔,以此保佑新生儿平安。因此,毛主席的乳名前加了“石”字,寓意镇邪保安。 从小,毛主席便展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才智。他的父亲送他到关公桥私塾求学。初入学时,毛主席并未表现出学习上的困难,然而他聪明的头脑让他很快就学完了课本上的内容,接下来便沉浸于自己喜欢的书籍中,如《水浒传》和《西游记》。 毛主席的表哥文运昌对他的未来尤为看好。一次,他在韶山冲探亲时,看到毛主席正在为生病的母亲求香灰。当地人信奉香灰可以治病,但文运昌对此深感不解,他一把打翻了毛主席手中的香灰,并语重心长地劝他:“润之,你是有大才的人,不该停留在这里。” 文运昌随即从怀中拿出一瓶西药,并建议毛主席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识一番。毛主席接受了这个建议,他为母亲服下西药后,母亲的病情果然得到了缓解。 在文运昌的鼓励下,1910年秋,毛主席决定告别故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他临走时写下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911年春,毛主席考入了湘乡的驻省中学,随后又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段学习生涯中,毛主席逐渐接触到更多的政治与社会变革的信息。尤其是他从报纸上得知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革命活动,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 1918年,毛主席前往北京深造,并在北京大学旁听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徒。李大钊对毛主席的才华和革命激情十分认可,曾称赞他为“大才”。这一点深深鼓舞了毛主席,在接下来的革命活动中,他不断受到李大钊的影响,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然而,毛主席的革命事业并非一路顺风。1919年春,毛主席接到母亲病重的噩耗,悲痛万分,立刻赶回家乡,直到10月母亲去世。 随后的几个月,毛主席的父亲也因病去世。面对连番的打击,毛主席依然坚守革命理想,在丧亲之后不久便再次离开家乡,投身到更加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临行时,毛主席对弟弟毛泽民叮嘱道:“我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你要把家打扫好,把欠下的钱还清了。”几年后,毛主席的亲人一个个离世,直到1959年,他回到家乡时,家中已只剩下他一人。 回到故乡后,毛主席并未立刻去拜祭父母的坟墓,而是先到韶山的招待所准备住一晚。在这里,他与一些乡亲们畅谈近况,询问当地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见到昔日的乡亲们已成家立业,岁月的痕迹也显现在人们的容颜上,毛主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当得知一些熟悉的名字已经离世,毛主席显得更加沉默。为了缓解气氛,毛主席轻松地提起了一个未曾到场的“长辈”,并以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谁也没忘记石干娘的存在。乡亲们闻言,纷纷发出笑声。 送走乡亲们后,毛主席独自一人呆在招待所中,心情难以平复。夜里,他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警卫员察觉到毛主席情绪的不安,知道他有失眠的习惯,便始终守在门外。 第二天黎明,毛主席早早起床,决定前往山上拜祭父母的墓地。由于不愿打扰其他工作人员,毛主席仅带了几名警卫员同行。 路途上,毛主席途经自己儿时的故居。站在自家老屋旁,他远望那片池塘,感慨万千。毛主席指着池塘告诉警卫员,那是他小时候学会游泳的地方。随即,他决定进入屋内,查看那里的变化。 屋子里的照片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那些熟悉的面孔让他不禁回忆起失去的亲人。看着母亲与爱妻的照片,毛主席悲从中来,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指着照片对警卫员说,最让他后悔的是没能和母亲及妻子一起合影,留下一张全家的合影。 离开故居后,毛主席继续向父母的墓地前进,直到天色渐亮。墓地中,毛主席看到自己父母的墓碑,沉痛地低声说道:“这就是我父母的墓碑。”随后,他接过警卫员递来的花圈,缓缓地将它放在墓前:“娘,我一个人来看您来了。” 虽然母亲从未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但在毛主席眼中,母亲的智慧和开明远超父亲。毛主席的求学之路便是母亲坚定支持的结果。 母亲曾告诫他,要懂得感恩,保持一颗宽广的胸怀。正是这番教诲,使毛主席在后来面对许多艰难时刻时,始终坚持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毛泽东的故事人生》 2019
1959年毛主席回乡,看到父母坟头草丛有小洞,当即做了一个动作。 毛主席从小就有
文山聊武器
2025-01-25 19:48:3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