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18年,64岁的康熙双脚肿得穿不进鞋子,而他77岁的嫡母已经奄奄一息。康

文山聊武器 2025-02-24 18:54:52

公元1718年,64岁的康熙双脚肿得穿不进鞋子,而他77岁的嫡母已经奄奄一息。康熙让人用毛巾把双脚裹住,让人抬到宁寿宫。他含泪跪在嫡母床前,哭着说道:“母亲,儿子来了。” 康熙五十六年的冬日,年届六旬的康熙皇帝正遭受着双脚浮肿的困扰,但当他得知居住在宁寿宫的仁宪皇太后病情加重时,顾不上自己的病痛,立即命人用布条将双脚包裹,让人将自己抬进宁寿宫。 在这位已到暮年的母亲床前,康熙跪下说了一句令人动容的话:"母后,臣在此。"。 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人生轨迹,与清朝政权的巩固过程紧密相连。她出身科尔沁部落,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在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被废黜后,她被选为新的皇后。当时的清朝后宫中,蒙古女子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与清朝笼络蒙古各部的政策密不可分。 然而,后宫之路从来都不平坦。顺治十六年,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入宫,迅速得到顺治帝的宠爱。短短一个月内,董鄂氏就从贤妃晋升为皇贵妃,而且其地位相当于平妻。面对这种情况,博尔济吉特氏选择了明智的退让。她深知前任皇后因善妒而被废的教训,因此即便不受宠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不过,顺治帝依然对博尔济吉特氏不够满意。他曾以皇后未能很好地侍奉皇太后为由,向朝臣提出废后的想法。这一提议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认为皇后并无重大过失,况且顺治帝已有过一次废后的先例,如果再次废后势必损害帝王威信。最终,在董鄂氏本人的劝阻下,顺治帝才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段时期,博尔济吉特氏能够安然度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孝庄文皇后的庇护。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太皇太后,孝庄不仅是她的长辈,更是整个科尔沁部落的靠山。正是有了这层关系,使得博尔济吉特氏在后宫中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位。 康熙即位之初,朝中各方势力对这位年轻皇帝的生母慈和皇太后和嫡母仁宪皇太后都格外关注。当时的朝局错综复杂,年幼的康熙需要在四位摄政大臣和两宫太后之间寻找平衡。 然而仅仅两年后,慈和皇太后就去世了。这个变故反而让康熙与仁宪皇太后的关系更加亲近。失去生母的康熙,将所有的孝心都倾注在这位嫡母身上,把她视为亲生母亲一般看待。 这种母子之情,在五十多年后的那个冬日达到了顶点。当时卧病在床的仁宪皇太后看到顾不上自己病痛也要前来探视的康熙,想必内心充满了欣慰。 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康熙与仁宪皇太后的关系堪称一段佳话。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是仁宪皇太后的四十岁寿辰。这一天,康熙破例停止处理政务,专程为嫡母庆贺。这场寿宴可谓盛况空前,从昭圣太皇太后到康熙本人,再到皇太子胤礽,四代同堂的场面让整个皇宫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母子之间的关怀不仅体现在重要场合,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当康熙出巡在外,仁宪皇太后总会派人送去御制的衣物。而康熙也会命人带回当地的特产,并传话说等天气转凉一定会穿上母亲亲手准备的衣服。这种细微之处的往来,远比正式场合的礼数更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为庆祝仁宪皇太后七十大寿,康熙举办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宴会。在这场宴会上,身为九五之尊的康熙竟亲自为母亲表演满族传统的蟒式舞。 康熙三十七年的科尔沁之行,是母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出巡,康熙特意安排从承德进入科尔沁草原,让阔别家乡多年的仁宪皇太后得以重返故土。皇太后的到访,让科尔沁部落倍感荣耀,也进一步巩固了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随着年岁渐长,康熙对这位嫡母的依赖愈发明显。在废黜太子胤礽这样的重大决策之前,康熙都会先向仁宪皇太后通报,征询她的意见。 这种信任和尊重,在当时的皇室中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在慈和皇太后和昭圣太皇太后相继离世后,仁宪皇太后成为了康熙唯一的长辈,这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康熙五十六年,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仁宪皇太后病重。即便自己正遭受着双脚浮肿的困扰,康熙仍坚持前往宁寿宫探视。 当他用布条包裹着肿胀的双脚,跪在母亲床前说"母后,臣在此"的时候,这位驰骋天下的帝王展现出的是一个儿子最朴实的孝心。 同年十二月初六,仁宪皇太后溘然长逝。在拟定谥号时,朝臣们原本没有将她与顺治帝的关系写入,这引起了康熙的极大不满。 最终,在康熙的坚持下,仁宪皇太后获得了完整的谥号。后来,经过雍正、乾隆两朝加谥,最终形成了"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的全谥号。 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女子,虽然没有生育子嗣,却收获了一份超越血缘的母子之情。

0 阅读:179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