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4岁的美国富豪詹姆斯·贝德福不甘心死去,决定将自己冷冻50年,本该

文山聊武器 2025-01-25 19:48:37

1967年,74岁的美国富豪詹姆斯·贝德福不甘心死去,决定将自己冷冻50年,本该2017年复活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1966年的秋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和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收到了一份改变他人生的医疗报告。这位年过七旬的学者被确诊为肾癌晚期,癌细胞已经开始向肺部扩散。 作为一位成功的学者和投资家,贝德福德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然而面对癌症,再多的金钱也显得无能为力。医生告诉他,即使投入再多的医疗资源,也只能为他争取短暂的时间。 就在贝德福德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位名叫尼尔森的电工找到了他。这位高中都未毕业的电工,带来了一个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提议:通过超低温技术将人体冷冻保存,等待未来医疗技术发展到能够治愈癌症的那一天。 起初,贝德福德对这个提议嗤之以鼻。但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个看似荒诞的方案,并主动联系了尼尔森,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冷冻技术的细节。 在深入了解后,贝德福德发现这项技术背后站着一位权威专家:被称为"人体冷冻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教授。埃廷格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冷冻技术专家。 埃廷格教授通过其著作《永生不死的前景》,详细阐述了低温保存技术的可能性。他在书中提出,许多生物在经过低温休眠后仍能成功苏醒,这为人体冷冻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埃廷格的影响下,尼尔森加入了他的研究团队,共同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命延长基金会"。这个机构的成立,为人体冷冻技术的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 经过深思熟虑,贝德福德在1966年底签署了一系列冷冻计划合同。他支付了4200美元作为设备和液氮的专项费用,并额外预留了10万美元作为未来50年的护理费用。 1967年1月12日,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人类科技发展史册。在贝德福德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早已待命多时的埃廷格团队立即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人体冷冻手术。 冷冻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团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首先,他们将贝德福德的遗体迅速浸入特制的冰水中,以降低体温减缓细胞损伤。 为了确保冷冻过程的顺利进行,团队向遗体注入了一种叫做肝素的药物。这种抗凝血剂能够防止血液在降温过程中凝固,为后续的血液置换工作创造条件。 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将贝德福德体内的血液完全抽出,替换成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砜的特殊溶液。这种冷冻保护剂的作用是防止细胞在超低温环境中因结晶而受损。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整整72小时,三天三夜不间断的工作让整个团队都疲惫不堪。最终,他们将贝德福德的遗体放入了一个充满液氮的特制容器中,温度降至零下196度。 这个温度几乎接近绝对零度,在如此极端的低温环境下,理论上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将停止。贝德福德的遗体被转移到专门的冷冻护理中心,开始了他漫长的"冬眠"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冷冻技术逐渐从一个天方夜谭的想法,变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选择。虽然这项技术的可行性仍然存在争议,但它确实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贝德福德的冷冻柜定期接受维护和检查。技术人员需要不断补充液氮,确保温度始终保持在零下196度。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2017年,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年份终于到来。然而,冷冻团队却发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声明:由于目前医学技术仍无法完全治愈癌症,他们决定推迟解冻贝德福德的遗体。 这个决定立即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贝德福德的后人以及众多关注此事的人士都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团队应该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解冻。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专家指出贝德福德的组织可能已经在长期冷冻过程中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坏。即使现代医学能够治愈癌症,要让已经冷冻50年的遗体复活也是极其困难的。 尽管如此,人体冷冻技术仍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人选择了这项技术,另有约3000人签署了死后冷冻协议。 这项技术也逐渐走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中国作家杜虹选择了头部冷冻方案,成为了亚洲选择人体冷冻技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近年来,科学界在低温生物学领域确实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将冰河世纪时期的线虫复活,这个发现为低温保存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实验是科学家成功让被快速冷冻的金鱼复活。虽然这些金鱼复活后的存活时间很短,但这个结果仍然证明了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承受超低温冷冻。

0 阅读:27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