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刚刚读完《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读的晚了,早点读

一千朵浮云 2025-01-25 18:53:30

这两天刚刚读完《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读的晚了,早点读到这样的书会早点觉醒。 北岛说得好。“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 这本书是回忆录,24个北京四中学生对往昔的追忆,细读不同作者以不同视角展开的记忆更能体会出人性的真实。 ​没有人去深刻反省自己在那个动乱时代中被牵扯、拖拽后的行为过失,却有意无意地逃避关键点,强调其他因素。 一些事件的中心人物尽管当年也曾受到磨难,但几十年后看他们的生活还是比普通人强太多。——出国,读大学,开公司,在政府机关重要部门工作。 不排除个别人可能确实能力超群,但没有身后背景环境的扶持,大多数人不会跃进到这样的高度。 真的很为书中那些早逝的人痛惜: 比如坚持理想、追求真理、敢于反抗严酷社会现实的人——遇罗克。 比如那个不甘于平庸,一直在努力思考人生目标的张育海。 虽然绝顶聪明、傲视众人,却无法逃过现实的厄运。如夜空中的星星,黑暗使他们更璀璨夺目。 书里大致有三种人:高干子弟、知识分子家庭孩子、平民子弟。 那些出身“寒门”平民家庭的孩子真的是天之娇子、时代精英。因为能在四中读书,能与那么多“有资源的人”做同学,真的不容易。 确实如此,时代的暴风雨每个人都躲不过,当它劈头盖脸砸到你身上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是躲避。 而风雨过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有个作者曾经说:了解一个时代最可靠、最便捷的方式,不是查阅资料,而是关注细节。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的细节,值得玩味值得探究。 ​ ​ ​

0 阅读:0
一千朵浮云

一千朵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