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汤和年事已高,决心解甲归田,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辞官。他向朱元璋说道:“臣年老体衰,无法再统领军队,愿意回乡安享晚年。”朱元璋起初表示:“如今军务繁重,老将们的经验让朕放心。”然而,汤和深知朱元璋的心思,也察觉到皇帝正谋划削弱老将的兵权。他主动交出兵权,这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便答应为他修建府第,让他在凤阳老家安享晚年。 汤和与朱元璋同乡,两人从小一起成长。汤和为人沉稳,智勇双全,曾带领十多人投身红巾军,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晋升。朱元璋入红巾军后,也屡次建功,两人逐渐成为彼此的重要依靠。1370年,汤和位列功臣榜第七,封为中山侯。然而,由于他在驻守常州期间酒后埋怨,未能获得“国公”封号,这也让他错失了更高的荣耀。 在后来的几次功勋中,汤和不断提升,尤其是1378年因征西有功,被晋封信国公,并获得三千石的俸禄。但朱元璋始终未忘汤和在常州的过失,甚至刻在世袭凭证上。 1380年,朱元璋整顿内政,废除丞相制度,建立五军都督府,削弱了将领的权力。此时,北元已被扫除,汤和察觉到朱元璋不愿让将领们继续掌握兵权,于是主动请求辞去兵职。 虽然汤和辞去兵权,朱元璋依旧没有放他回乡,因沿海倭寇骚扰,他再次召汤和出征,要求他负责沿海防线的建设。汤和在江浙一带筑起59座城池,成功防御倭寇,至1389年完成任务,汤和回京辞行时,朱元璋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并命令每年汤和定期朝见。 1394年,汤和因病卧床不起,朱元璋亲自命人将他抬入宫中,叙起往事。见汤和已无法言语,朱元璋泪流满面,厚赠黄金和布帛为其丧葬费。次年,汤和去世,享年七十。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是唯一一位能主动辞官归乡且善终的大明开国功臣。
1388年,汤和年事已高,决心解甲归田,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辞官。他向朱元璋说道:“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1-25 17:19:28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