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谋反败露,李世民深感痛苦,但又不忍亲手处置儿子,便在朝堂上向大臣们提出

叨客文史呀 2025-01-25 17:19:17

太子李承乾谋反败露,李世民深感痛苦,但又不忍亲手处置儿子,便在朝堂上向大臣们提出:“朕的儿子齐王李佑因谋反被赐死,如今是太子承乾谋反,律法规定皇子谋反当诛,诸位爱卿,你们说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此言意在暗示,自己并不愿杀掉太子,但又不敢违背大唐律法。大臣们沉默不语,大家都心知肚明,李世民此举只是希望找个台阶,而非真正需要他们作答。李世民见无人应答,便再度发问:“为何不回答?都哑巴了吗?” 在场的大臣们虽然心中有许多想法,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同于李佑,李承乾一直是李世民心头的宠儿,培养了许多心血,任何人若说出“太子谋反,应按律当诛”,无疑会激怒李世民,甚至可能引发皇权危机。此时,李世民在内心犹豫不决。 曾有中郎将李安俨因太子脚疾致残性格变化,建议李世民废太子。李世民当时回答:“承乾虽然患病,但依然是嫡长子,怎么能舍弃他而立庶子?更何况承乾有儿子,即便他死了,我也会立承乾的儿子。”可见,李世民对太子的看重,绝非一时的宠爱,而是深思熟虑。 回到处置李承乾的事上,李世民见众臣都不敢发言,心中略显沮丧。此时,通事舍人来济站出来,以经典引述对李世民说:“陛下,上得尽慈父,下得享天年,已是至善。”来济的话使李世民顿觉释然,给了他不杀太子的理由,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尊严的台阶。 最终,李世民下令:“太子承乾谋反,不可饶恕,从即日起废除太子之位,流放黔州,勾结者一律斩首。”同时,李承乾的参与者如侯君集、李安俨等人皆被处决,纥干承基因揭发谋反有功被封为平棘县公。 李承乾为何起兵逼宫?根本原因是李世民自身的政策与家族权力斗争。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中夺取了帝位后,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随着长孙皇后的去世,李承乾的性格逐渐变得叛逆,而魏王李泰的崛起又成为了其矛盾的导火索。 李泰因所著《括地志》获得李世民的大力赏赐,远超太子的待遇,加之李承乾怀疑魏王李泰会威胁自己继位,终于产生了刺杀李泰的念头。刺杀失败后,李承乾与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密谋发动“玄武门事变”式的宫廷政变,企图逼父亲退位。然而,李承乾的阴谋未能实现,反而因早已泄露的消息被废除太子之位,最终败露。

0 阅读:48
叨客文史呀

叨客文史呀

文史叨客,解锁历史密码,揭示被遗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