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清华校长梅贻琦执意选择南渡,他也成为“清华四哲人”中,唯一没有留在大

幻露聊过 2025-01-24 15:50:50

1948年,清华校长梅贻琦执意选择南渡,他也成为“清华四哲人”中,唯一没有留在大陆的人物。对于外界的诚恳挽留,梅贻琦并未更改决定,而是这样说道:“我不能留下来,我留下来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当反革命,另一个就是当傀儡,这两种结果我都不想要。” 然而,令梅贻琦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年以后,他的儿子梅祖彦就做出了与他相反的选择。为了响应建设祖国的号召,梅祖彦毅然决定回到大陆,父子临别之际,梅贻琦的内心虽然痛苦万分,但一生都在践行自由准则的他,断不会横加干涉儿子的选择。他流着泪对儿子说道:“此次一别,或许是我们父子最后一面,你回国是有用的,我就不行了。” 在台湾的岁月里,梅贻琦在艰苦的环境下重新创建了新竹清华大学,虽然手握巨额庚子赔款基金,但他并未为自己和家人动用过一分钱,而是全部用于教育和科研事业,最终为新竹清华培养出了两名诺贝尔奖得主。1962年,梅贻琦在台北因病去世,一生清贫的他没有任何遗产,人们从他随身携带的包里找到了一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清华基金每一笔款项的用途。 梅祖彦回国后致力于水利工程建设,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实现了他为国效力的铮铮誓言。让人感慨的是,梅贻琦去世30多年后,梅祖彦终于获准前往台湾祭奠父亲,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他,在父亲的墓前长跪不起,良久不语,此刻他的内心世界或许无人可懂。 在历史的洪流中,梅贻琦父子的不同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让人回味的话题。世间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梅贻琦的学术精神固然让人敬重,但梅祖彦赤诚报国的爱国主义更值得赞扬,因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他是否热爱祖国,胸怀大义,这或许就是青出蓝而胜于蓝吧。

0 阅读:74
幻露聊过

幻露聊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