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太神经了,连女友都下药!2024年,浙江90后男子为了寻求刺激,特意两位女子吃火锅,在吃火锅期间,趁着二人离开座位之际,偷偷将事先准备好的迷药倒入二人的啤酒中,一女子回来后,没有察觉到异样,便一饮而尽,另一人察觉到异味后将啤酒吐出。
火锅店内,郭某坐在角落里,眼神不安地扫视四周。他的手指紧紧攥着口袋里的小瓶子,心跳加速。
眼前两位年轻女子小张和小王正笑着走向洗手间,郭某知道,机会来了。
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有无色液体的小瓶子,手有些发抖。
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他快速将液体倒入两个啤酒杯中。
刚刚完成这个动作,小张和小王就回来了。
来,喝酒!;郭某故作轻松地举起酒杯。小王刚喝了一口就皱起眉头,这啤酒味道怎么怪怪的?她将剩下的酒吐回杯中。
但小张没有察觉异常,一口气喝完了整杯。
不到半小时,小张开始感到头晕目眩,最后竟在洗手间里昏倒了。小王顿时警觉立即报了警,郭某见事情败露,慌忙逃离现场,但很快就被警方抓获。
这起看似普通的下药事件,却揭开了郭某长达数年的犯罪历史。
警方调查发现,自2015年起,郭某就开始对自己的女友小雪实施类似行为。
郭某今年28岁,浙江人,表面上看他性格内向,是个普通的上班族。
但实际上,他内心渴望刺激,喜欢掌控他人的感觉。
五年前,郭某通过网络购买了多种样式的迷药
起初他只是对女友小雪下手,每次外出旅游或参加婚礼时,他都会趁小雪不注意,将药物悄悄放入她的饮料中。
小雪喝下后总会出现头晕、呕吐、昏睡等症状。
而郭某看着昏睡的小雪,内心却感到一种变态的快感,这种行为持续了很长时间,小雪始终没有发现真相。
尝到甜头的郭某变得更加大胆,他开始在网上结识其他女性,并精心策划了这次火锅局
他邀请了网友小张,小张则带来了闺蜜小王。
郭某的计划本该天衣无缝,却因小王的警觉而功亏一篑。
在审讯中,郭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他辩称自己不知道购买的是违禁药品,更不知道其中含有毒品成分。
但检方出示了郭某的网购记录、浏览历史和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证明他在购买时就已经清楚药品的效果。
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了逃避追查,郭某每次购买都使用假名和虚假地址,这种谨慎的做法恰恰证明了他知法犯法的态度。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以引诱、教唆、欺骗的方法,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认定,郭某的行为已构成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罪,且情节严重。最终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并非孤例。
就在同一时期,浙江高院披露了另一起贩卖毒品案。
无业人员于某为了赚钱,多次购买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并将其配制成催情、催眠药物,通过网络售卖牟利800多次,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十余人。
于某还通过微信以每瓶20元的价格购买某迷药,再以每瓶85元的价格转卖,售出24瓶,获利2040元。
最终于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8个月,并处罚金10.6万元。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毒品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的毒品交易中,还以各种隐蔽的形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一些看似无害的减肥药、保健品,可能也暗藏危险。
90后女孩小王,就因为销售含有管控物质的药物,以及自制的含有迷幻成分的所谓糖片,而触犯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17万元。
出门在外尤其要注意饮食安全,如果发现饮料或食物有异常味道,应立即停止食用,必要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