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谷粒?”底下学子鸦雀无声,突然一名7岁孩童不

哄动这史记 2025-01-24 08:50:25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谷粒?”底下学子鸦雀无声,突然一名7岁孩童不假思索的答了出来,孔子听到后,当即拜他为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孔子的眼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学识多少,只要对方术业有专攻,便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而孔子在求学之路上也从未因身份,或是其他外在条件而看不起任何人,例如在一次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甚至还将一名7岁的孩子认作老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孔子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年间有如此大的建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为求学所付出的努力。   为了宣扬儒家思想,孔子不远万里,历经14年,前后走过各个诸侯国。   这天,孔子在学生的陪伴下,来到了一座小村落外,但就在这时,马夫却突然将车停了下来。   原来是一名年仅7岁的孩子正在路中玩着泥巴挡住了去路,一旁的子贡见状,于是赶忙上前,和孩子好生商量,希望对方能够让出路来,让孔子前行。   可谁知小男孩却一脸不屑的样子,指了指地上的那团泥巴,十分“成熟”的说道:“我在这里建了一座城,你们还是绕路吧。”   直到这时,子贡才向小男孩所指的方向看去,果不其然,男孩用泥巴做出了一座城池,十分形象。   而正当子贡两难之时,没想到车内的孔子闻言却走了下来,看那男孩如此机灵,孔子便问起对方的姓名。   原来这个孩子名叫项橐,是当地农夫家的孩子。   早先之前,孔子就听说过项橐,他向来被村民奉为神童,如今得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于是好奇的孔子便和对方闲聊了起来,打算看看项橐是否像外界传言的那般机灵。   而听到孔子的邀约,项橐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他也想看看孔丘到底有没有人们口中所说的那般博学。   随即,孔子便向项橐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天上有多少颗星辰?地上又有多少粮食?”   这样的话题即便是放在当代,也无法回答出具体的数目,可谁知小男孩仅是想了一会,便如此回答说道:“星辰和庄稼都在岁月中不停的变化,根本无法计量。”   而在回答完之后,小男孩也紧接着问孔子一个问题,其问题也同样有关于数目。   “你知道人有多少根眉毛吗?”   闻言,孔子思索了许久,眉毛和头发都是人体外在皮毛之一,但却从未有人仔细数过。   孔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准确的答案,于是便坦诚的回答称自己并不知道。   而因为这件事情,孔子也并未拘泥,十分坦率的下了马车,向项橐行叩拜礼,以跪拜礼将其奉为老师。   谁也想不到,学富五车,徒弟足有3000余人的孔子,竟然会向一个小孩子低头,从中也足以看出,孔老先生之所以能被奉为圣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更在于他求知的渴望和为人谦逊的品行。   正所谓学无止境,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考资料:《论语》  

0 阅读:65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