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中午,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召集副司令胡琏、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等人,商讨突围事宜。胡琏提出“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计划,黄维表示同意,并定于当日黄昏时分开始突围。 黄维、胡琏命令第十二兵团残余各部队将能够携带的武器,如轻重机枪、冲锋枪、六O炮、步枪等,无论官兵,人手一支,尽量带走。至于不能携带的重兵器,如迫击炮、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则一律加以破坏,有的施行膛炸,有的将炮门拆毁。不能打碎的重要部件,则四处理藏。炮兵的剪形镜,通讯兵的总机分机、无线电台等,则一律砸碎。其中陆空联络电台,是当时少有的重要通讯工具,装置在一部中型吉普车上,由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特命一个参谋去监督破坏。 十八军是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也是十二兵团装备最好的核心部队,十八军的几百辆汽车,多数早已利用来作了工事,车上装满泥土,一辆接一辆排成行列,构成城墙式的防御工事,司机也大都逃散,没有人去破坏,只有少数机动车辆及军、师长的座车,需要破坏。 在连续的激战中,十二兵团伤亡很大,在准备突围时,需要安置的伤兵就有一万多人。黄维、胡琏等人决定把伤兵全部放弃,这些可怜的受伤官兵到头来却落得个如此收场。后来解放军清理战场时,给这些伤兵简单包扎伤口后,发动群众。组成担架队,把他们送到蚌埠附近去休养。 突围命令下达后,十二兵团各残余部队都积极准备,大家都知道突围的成功率并不高,故心情都极度紧张。 黄维和胡琏临走前,均向司令部的医务人员要了大包安眠药,对外宣称不能脱身时即仰药自杀。其实这种做法很可笑,如果真的不想被俘,死的方法很多,何必用这种效率最低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自我欺骗和安慰。 突围时,黄维和胡琏曾相约谁能突围出去,谁就负责照料对方的家属,担任一切善后事宜,但胡琏逃出后并没有履行所约。 到了下午四点,十二兵团所有的电话线就拆断了,事实上各军、师、团等部已形成各自为战、各自逃生的的局面。 “突围行动自黄昏时分开始”这个命令,为了保密,只传达到军长级为止。所以,杨伯涛和第十军军长覃道善等人下达了准备突围的命令,并分头处理了一切之后,两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行动时间的到临。 但是, 黄维和胡琏却提前行动了,他俩怕坐在战车上在夜间行动不便,在下午四点多钟,就命令第十一师和战车部队开始突围,黄维和胡琏也跟在后面冲出去。 黄维和胡琏提前行动,却没有通知覃道善和杨伯涛。后来杨伯涛等得不耐烦,走出军部去了解情况,却发现西北方面乱成一片,立刻派人去联络,才知道黄维和胡琏已经走了,气的杨伯涛大骂。 杨伯涛下令十八军开始突围,他和118师师长尹钟岳亲自督队往外冲杀,但是解放军的包围阵地却如铜墙铁壁,突围的部队碰来撞去,却连一条缝也碰不出来。 在一开始突围时,杨伯涛与尹钟岳商量,选了一个他俩认为最勇敢的营长,由他打冲锋开路,但这个营长冲上去不久,就被打死了,部队无人指挥,顿时乱作一团。 前面冲不出去,后面解放军却已经冲进了双堆集,随处都听到“缴枪不杀”之声。起初,被围的国军还在胡乱地放枪,不久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举枪抵抗。杨伯涛所率领的一路,突围的方向本来是西北角,这时候,他和尹钟岳见到势头不对,立刻带着一群乱兵,折向十一师方向,想跟着该师后边往外逃。 不料,十一师早被解放军打散,杨伯涛带着部队刚折过去,立刻就遭到解放军的迎头痛击,只好立刻缩回。杨伯涛在渡一个小河时,在彻骨的河水中几乎冻僵了,当他好不容易爬到岸上走不了几步,一队解放军冲了出来,将杨伯涛俘虏。 最早突围的十一师,一开始在战车配合下,打开了一个缺口,黄维和胡琏所坐的战车,也跟着冲了出去。但只有胡琏一人逃脱了,黄维乘坐的战车发生故障,他下车后步行逃跑,结果很快就被俘虏。 十二兵团副司令吴绍周(兼任八十五军军长)在临突围时,黄维分配给他一辆战车,但吴绍周心如死灰,没有乘坐,坐以待俘。 十一师师长王元直,虽然逃出重围之外十余里,但四处都有解放军和民兵在活动,他服药后晕倒在地,被解放军发觉了,救治后也就成了俘虏。 师长尹钟岳与军长杨伯涛冲散后,混在溃兵中企图蒙混过关,但还是被发现当了俘虏。第十军只有十八师师长尹俊带着残部几百人,从东北角逃了出去,侥幸漏网,七十五师师长王靖之负了重伤,被解放军所动员的群众担架队发现救治,与其他伤兵一起送到了蚌埠附近,军长覃道善和一一四师师长夏建勋,均在突围中被解放军俘虏。 至此,号称徐州国军第一重装兵团的第十二兵团就这样全军覆没了,除了兵团副司令胡琏、师长尹俊等极少数人突围外,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及杨伯涛、覃道善等主要将领均被俘虏。 在淮海战役中,从对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的围歼战来看,这些国军所谓的精锐部队如果依靠武器装备的优势打阵地战的话,还能顽抗一阵,一旦突围进入解放军擅长的运动战,那么都是顷刻间就覆灭了。
1948年12月15日中午,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召集副司令胡琏、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等人
玲珑说历史
2025-01-23 22:58: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