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清朝末代摄政王载沣做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决定——他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将家族的醇亲王府卖给了高级工业学校。这个决定令他的子女们无法理解,但背后却藏着载沣的深思熟虑。
载沣的前半生充满了辉煌与懦弱。他是溥仪的亲生父亲,也是清朝的第二任摄政王。不同于掌握实权的多尔衮,载沣在慈禧太后手下始终是一个听话的棋子。然而,他在外交上也曾表现出坚决与勇气。1901年,他在德国处理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时,坚决拒绝三跪九叩的屈辱要求,最终赢得国际尊重。
在慈禧临终时,尽管大臣们建议让载沣继位,但慈禧坚持让三岁溥仪继位,自己掌控大权。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他计划削弱袁世凯的势力,收回军权,并试图加强皇族集权。然而,许多改革计划未能如愿实现,尤其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的改革举措未能有效制止局势恶化。
经过三年的努力,载沣最终不得不退位。随着清朝的灭亡,他在醇亲王府度过了晚年。在溥仪成为日本傀儡皇帝时,载沣曾试图劝解,但未能成功。直到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对新政权充满信心,认为解放军能拯救中国。最终,他将家族府邸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出,为家族的未来做出了一个实用的选择。
1951年,载沣因病去世,葬礼简朴,只有少数家人陪伴。虽然他的晚年落寞,但他为国家与家族作出的选择,至今仍为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