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与周恩来之间的友谊始于1920年代的巴黎。陈毅于1920年底抵达法国,次年周恩来也到达,彼时他们未曾谋面。然而,两人的命运很快紧密相连。1921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借款的计划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应,周恩来和陈毅成为了“拒款运动”的核心人物。两人不仅参与游行和集会,还通过报纸文章扩大影响力,直至运动成功。 此时,周恩来和陈毅的友情逐步深化,彼此的支持和帮助成为他们共同生活的坚实基础。周恩来凭借南开学校的资助和《益世报》的稿费,在生活上相对稳定,积极帮助陈毅,两人的关系因此日益紧密。 时光荏苒,1955年陈毅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并与家人定居北京。生活安定后,陈毅聘请了一位厨艺精湛的厨师施文才,施师傅不仅擅长中餐,还在素菜烹饪上别具一格。陈毅曾在法国留学时品尝过施师傅的经典法国菜——罐罐鸡,对其印象深刻。当施文才重新制作这道菜时,陈毅邀请周恩来一同品尝,两人共同回忆起在法国的日子,友谊愈加深厚。 1961年,陈毅陪同周恩来访问缅甸归来,周恩来为感谢陈毅,在北京饭店设宴。席间,陈毅因心脏问题受到妻子张茜的饮食限制,但在周恩来的鼓励下,陈毅放松了些许,饮酒畅快。张茜见状忍不住在桌下踩了陈毅一脚,试图制止他继续饮酒。此举令陈毅愤怒,甚至一度提出离婚。消息传到周恩来耳中,他立即安排与陈毅及夫人散步,巧妙地通过放风筝的比喻劝解张茜,强调夫妻关系要平衡适度。张茜深受启发,夫妻关系因此更加和谐。 陈毅与周恩来的友情跨越了岁月与国境,始终如一。两人在法国的抗争、北京的饭桌,以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周恩来与陈毅的深厚友谊:从法国岁月到北京饭桌
百年战争录
2025-01-22 14:08:02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