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邦萧何为例。 刘邦在前线作战时,萧何负责在后方管理关中事务,深得百姓爱戴。刘邦多次派人询问萧何的情况,萧何的门客提醒他,这是刘邦对他产生了怀疑。 刘邦很明显在点萧何,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一种明示,这种提醒还是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的,你萧何干的是不错,但是你对我产生威胁了。不过,我刘邦还是会给你机会的,剩下就看你的觉悟了。 其实这个机会也不是刘邦给的,而是萧何自己争取的,因为刘邦这个时候不能没有萧何的辅助。 萧何在得到门客的提醒之后,也惊出一身冷汗,这个刘邦已经不再是曾经可以吃睡在一起的小伙伴了,他已经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再经过权力的侵染,已然对权力产生了依赖综合征。 萧何需要先证明自己的忠诚,再证明自己对他没有任何威胁。 第一步就是自污名节,消除猜忌,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买百姓的土地房屋,以此来败坏自己的名声。百姓纷纷上书刘邦告状,刘邦得知后,虽然表面上责备萧何,但心里却很高兴,刘邦高兴的不仅仅是萧何的影响力在降低,还高兴的是萧何明白了自己的想法,他对萧何的敲打成功了。 然后萧何把自己家族中能参军的子弟都送到前线刘邦军中。这一举动向刘邦表明,他愿意将家族的命运与刘邦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二心,从而进一步赢得了刘邦的信任,这也相当于给刘邦送过去了人质。 从此之后萧何诸事都请示刘邦,行事更加谨慎小心。他还推荐别人,有意让自己权力分散。 这样才让刘邦消除了猜忌。
古代功高震主的人为避免君主猜忌,贪污受贿或者贪恋女色“自污”,那皇帝为何仅因这些就笃定不用再防范?
左史淘沙
2025-01-22 13:17:54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