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总理第三次来到大寨视察,也是最后一次。吃饭时,总理吃的很少,警卫员询问是否身体不适,总理坚定的说自己很好。警卫员继续追问,总理才害羞的说:我牙齿有点松动,希望饭能做软和点。接着又风趣的说:我今天搞特殊了。 在1961年,大寨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成功开垦出狼掌窝等荒地,粮食产量显著增加至每亩达349斤,大寨村成为了昔阳县乃至整个山西省的农业模范村。 同年,陈永贵被选为昔阳县委的候补委员。 两年后山西省遭遇了严重的洪灾。 尽管面临困难,陈永贵并未向上级申请救援,而是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最终在灾后不仅恢复了农业生产,还创下了每亩平均产量700斤的佳绩。 陈永贵的农业实践吸引了国家的注意。 1964年,周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学大寨”的号召。 在1965年,周恩来总理,伴随李先念、罗瑞卿等政要,带领阿尔巴尼亚的外宾代表团走进了这个闻名遐迩的模范村。 当地村民用鲜花和彩带在村口热烈欢迎来宾。 在众多村民中,一位名叫牛国栋的老贫农尽管站在人群后方,他的激动之情仍然吸引了周总理的注意。 周总理与牛国栋亲切交谈,了解到他的生活经历后,便开始了对大寨的深入参观。 他们来到村中的展览馆,观看了摆放的老式农具和家具。 周总理特别注意到一个由三代人使用过的木枕头,他指示随行的记者记录下这一细节。 接着,周总理和代表团沿着大寨村周边的田野行走,他们参观了象征大寨农业奋斗成果的虎头山和狼掌窝,这里的沟梁被改造成了排列整齐的良田。 在麻黄沟,周总理听说陈永贵留下这里作为教育青年的场所,他对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议增设关于自力更生的教育内容。 午餐时间,按照周总理的要求,准备了玉米窝窝头、小米粥和咸菜。 周总理品尝后,称赞食物朴实可口。 午饭后,周总理特地拜访了郭凤莲队长的家,与她的姥姥亲切交流。 老人家拿出自家制作的窝头,周总理将其分享给在场的外宾。 在与郭凤莲的姥姥告别之际,尽管老人家热情留宿,周总理还是婉转谢绝。 在离开大寨前,周总理叮咐郭凤莲务必照顾好老人的晚年生活。 在1973年,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和他的妻子邓颖超,再次来到了位于山西省的大寨村。 这一次,他们是陪同来访的墨西哥总统一行。 周总理一路上向墨西哥的客人们介绍大寨村的变化。 周总理详细讲解了大寨的农业革新和社会进步。 他的夫人邓颖超笑着称周总理为“大寨的解说员”,周总理回应道,他已是第三次来到大寨,对这里比较熟悉。 大寨村在陈永贵的领导下,已成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典范。 村里不仅农田管理得当,还成功种植了大片的果树。 陈永贵带领着周总理一行人参观了新种植的果园和村里的新建设。 周总理走访了大寨周边的几个村庄,这些地方曾经也像旧大寨一样贫穷落后,但现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周总理还特意去看望了村民郭凤莲的姥姥。 老人家为总理和来宾们准备了自家做的窝头。 随着日程的深入,周总理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当地的发展让周总理十分满意,他对陈永贵说,如果其他村庄能超过大寨,那将更加令人欣喜。 在与大寨的干部和省委地委的官员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向陈永贵表达了自己未来可能无法再来大寨。 周总理的健康逐年恶化,1974年,他不得不进行大型手术。 即使在医院里,他依旧坚持接待外宾并参与会议。 1975年,周总理的身体已极度虚弱,他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依然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进行了工作报告。 在此会议上,陈永贵被任命为副总理负责农业方面的工作。 尽管身居北京的高位,陈永贵坚持了自己的朴素生活方式,拒绝迁移户口或接受额外的工资待遇。 他奔波于全国各地,传播大寨精神。 在这期间,陈永贵还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周总理,每次看到周总理的情况都令他感到心痛。 1976年,当陈永贵得知周总理病危的消息时,急忙赶往医院,但未能及时见到周总理最后一面。 参考文献:[1]王景新,李林林,应珊婷.大寨和大寨式村庄变迁发展的经验及规律——大寨、沙石峪、石屋、贡巴4村案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84-96
1973年,总理第三次来到大寨视察,也是最后一次。吃饭时,总理吃的很少,警卫员询
文山聊武器
2025-01-21 19:22:29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