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张大申驾车返回驻地,突然,一架美军战机飞来,反复盘旋俯冲,向车

刘师傅好好干 2025-01-21 15:51:17

1951年,志愿军张大申驾车返回驻地,突然,一架美军战机飞来,反复盘旋俯冲,向车辆疯狂开火,张大申急中生智,飞奔向一排高压线! 1951年的朝鲜战场,美军占据着绝对的制空权。白天的朝鲜半岛上空,常常盘旋着美军的各型战机,它们不断地对志愿军的补给线和运输通道进行轰炸。 这种空中优势让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每一次运输任务都充满了危险。运输部队不得不在夜间或阴雨天气时行动,以避免遭受空袭。 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志愿军的汽车运输连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后勤保障任务。补给品、弹药、伤员转运,都需要依靠这些战士驾驶着卡车往返于前后方之间。 张大申就是这支汽车运输连中的一员,他和助手魏新成负责往返于后方补给站与前线阵地之间的运输任务。他们驾驶的是一辆从苏联援助的嘎斯151型军用卡车。 这种卡车性能可靠,但在面对美军战机时却显得异常脆弱。它没有任何防空装备,车厢也只是普通的帆布篷布,无法抵御机枪扫射。 1951年5月的这一天,朝鲜半岛迎来了一个晴朗的春日。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这样的天气对于地面部队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张大申和魏新成刚完成一次物资运送任务,准备返回连队驻地。他们的车上装载着一些维修用的零配件,这些零件对于保持运输车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在这个季节,朝鲜半岛的植被开始变得茂密,但依然有大片的开阔地带需要穿越。这些没有任何遮蔽的区域,是美军战机最容易发现目标的地方。 运输连的指挥员早就制定了严格的行车规定:白天必须避开开阔地带,如果不得不通过,也要选择最短的路线快速通过。每辆车都必须派出观察员,随时警惕来自空中的威胁。 张大申驾驶着卡车,正快速通过一片开阔地带。魏新成站在副驾驶位置,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天空。 突然,一阵轰鸣声从远处传来,魏新成立即发现一架美军战机正朝着他们的方向飞来。这架战机很快就锁定了地面上行驶的卡车。 美军战机开始第一轮进攻,机翼下的机关炮喷射出火舌。子弹打在卡车周围的地面上,激起一片尘土。 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袭,张大申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他快速改变行驶方向,让卡车做出不规则的Z字形机动。 魏新成抓起车上的冲锋枪,对着空中的战机进行射击。虽然冲锋枪对飞机构不成实质性威胁,但这样的反击至少能干扰敌机的瞄准。 美军战机在空中不断盘旋,寻找最佳的攻击角度。它的每一次俯冲都伴随着密集的扫射,子弹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道痕迹。 张大申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打谷场,那里有一些残破的民房可以提供掩护。他立即转向打谷场的方向,借助地形来躲避敌机的攻击。 张大申驾驶卡车快速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充分利用这些建筑物的遮挡。美军战机被迫拉高飞行高度,无法实施精确打击。 敌机的飞行员显然对这种情况感到恼火,他开始更加疯狂地追击。战机在打谷场上空不断盘旋,试图寻找攻击的空隙。 一发炮弹击中了卡车的后厢,车厢上的帆布被打出了几个大洞。所幸车辆的发动机和轮胎都没有受到影响,仍然能够正常行驶。 张大申继续驾驶着受损的卡车在打谷场内游走,不给敌机任何瞄准的机会。他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行驶路线,避免被敌机预判到行动轨迹。 就在这时,张大申注意到打谷场北边有一排高压电线。这些电线横跨在空中,从一根电线杆延伸到另一根电线杆。 这个发现让张大申立即想到了一个对策。他开始调整行驶路线,逐渐将战场引向那片区域。 张大申驾驶着受损的卡车,开始朝着高压线的方向移动。魏新成也发现了张大申的意图,继续用冲锋枪对空射击,吸引敌机的注意力。 美军飞行员在连续多次攻击未果后,开始变得更加急躁。战机在低空盘旋的频率越来越高,高度也越来越低。 张大申此时刻意放慢了车速,使卡车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路线上行驶。这种看似破绽百出的行驶方式,正是为了引诱敌机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果然,美军飞行员认为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攻击时机。战机开始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大申突然加大油门,卡车向北方快速冲去。敌机立即跟进,保持着超低空的姿态追击。 张大申的卡车在即将接近高压线的位置时,突然急转弯改变了方向。而紧随其后的敌机因为速度过快,加上转弯角度过大,已经来不及调整飞行姿态。 战机的机翼瞬间撞上了高压电线,发出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电线的钢性和高压电流对飞机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美军战机解体后的残骸散落在打谷场周围,飞行员甚至没有来得及跳伞就已经丧生。这场空地对决,以志愿军汽车兵的胜利而告终。 张大申和魏新成驾驶着伤痕累累的卡车,最终安全返回了连队。这场战斗的消息很快在部队中传开。

0 阅读:585
评论列表
  • 2025-01-21 20:09

    那个时候朝鲜有高压线吗?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