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张勋的四姨太王克琴与他的副官有染,装疯卖傻逃离了张府。她后来竟坦露:

功标青史呀 2025-01-20 16:36:31

1917年,张勋的四姨太王克琴与他的副官有染,装疯卖傻逃离了张府。她后来竟坦露:张勋有一怪癖,让人苦不堪言。 张勋,中华民国初年的著名军阀,以其复杂的家庭生活和权力斗争而闻名。他的婚姻制度极为多元,据不同记载,张勋拥有一妻五妾,甚至有的说法称其娶了一妻十妾。妻子曹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她在张勋动荡的军阀生涯中,默默守护了十年,被光绪帝皇后隆裕封为一品夫人。曹夫人不仅在家庭事务中扮演着母亲般的角色,无论大小事宜,她都需向曹琴汇报,显示出她在张勋心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张勋的后宫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妾室邵雯的故事尤为悲惨。邵雯来自天津,早年父母双亡,被弟弟欺骗后被卖入张家。她在被迫进入豪门后,遭受了极大的身心折磨。邵雯不仅在初期被张勋强奸,还在弟弟访访时遭到姐姐的严厉责骂,导致姐弟间断绝了联系。她的命运充满了痛苦与不公,最终因病逝世,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悲剧。 1911年12月2日,随着新军第九镇等部队的进攻,张勋领导的清廷江防军仓皇出逃,带走了铁路局的十四辆机车和八十辆客车。这一抢夺行为不仅显示了他在危机中的急躁与不计后果,也让他的私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当时,张勋的小妾卞毛毛被革命党捕获,张勋为了保全她,用抢来的机车和客车换回了卞毛毛。然而,这段感情并未得到长久的幸福。卞毛毛在1913年春末生下女儿后,张勋对她失去了兴趣,转而宠爱起名伶王克琴,为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卞毛毛因被冷落而郁郁寡欢,最终因病去世。 张勋的家族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子女通过联姻与当时的其他权贵家庭结亲,试图巩固和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长子梦潮成为了张作霖的女婿,五子梦范则嫁给了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靳云鹏的女儿,七子梦津娶了南昌洋油大王赵干卿的女儿,长女梦缃嫁给了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潘复的儿子,五女梦朝则嫁给了江西督军陈光远的儿子。这些婚姻虽在表面上看似门当户对,但并未能带来真正的家庭和睦。 家庭内部,张家的亲事并不总是美满。梦潮自幼缺乏严格的管教,沉迷于赌博、酗酒和吸毒,甚至一夜之间输掉了价值数万元的房产。婚后不久,他与妻子因种种矛盾反目成仇,最终选择离婚。梦缃的行为更是令人担忧,她在婚后仍未改正不守妇道的习惯,常与男性外出,甚至与弟弟的朋友有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她在潘家育有两个子女,尽管孩子们考入了大学,但母亲的不良行为使得他们对家庭环境充满了愤怒,最终导致多名子女患上了精神疾病。 张勋的姨太太们也为他生下了九子五女,但由于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权力斗争,约有半数子女在年幼时便夭折。这些早逝的生命不仅让张勋的家族蒙受了巨大的悲痛,也进一步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紧张氛围。幸存的子女们成长后,多与民初重要人物的后代结亲,这些婚姻关系本应加强家族的政治地位,但却未能带来真正的稳定与和谐。 张勋本意希望与张作霖结成儿女亲家,曾派人携带张作霖的四个女儿照片到张家,希望张勋能选择其中一位结亲。由于年龄相仿,张勋最终选择了长子梦潮与张作霖的四女相配。然而,成亲时两人已故,婚礼在张学良公馆举行,新娘花轿的隆重象征了这段未能完成的婚姻的庄严与遗憾。 张勋的家庭故事充满了权力的斗争与个人悲剧,反映了民初军阀家族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尽管表面上门当户对,家庭内部却充满了矛盾与不和。张家的子女们在权力和责任的重压下,未能摆脱父亲的阴影,个个命运坎坷,最终成为时代变迁中无奈的受害者。 1917年的某一天,张勋的另一个妾王克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装疯卖傻,逃离了权倾一时的张勋府邸。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的行为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但王克琴却坦言,自己这么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原来,张勋虽然位高权重,但为人却粗鄙不堪。他有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怪癖,那就是喜欢趴在女人光滑的肚皮上睡觉。若是有哪个姨太太不小心翻了个身,把他吵醒了,免不了要挨一顿拳打脚踢。王克琴回忆起被他压在身下几近窒息的感觉,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厌恶。 王克琴不甘心就这样了此残生,她渴望能够挣脱枷锁,重获自由。于是,她开始装疯卖傻,在府中脱得只剩内衣裤衩,口中胡言乱语,行为反常。一开始,张勋夫妇还以为她得了什么怪病,想方设法地医治,但都无济于事。后来,他们也就心灰意冷,随她去了。 王克琴的出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还登上了报纸,让张勋颜面尽失。但她却无比坦然,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张勋的地方。在她看来,与其继续忍受非人的凌辱,不如铤而走险一搏,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和骨气。 纵观王克琴的一生,她虽然出身不高,但却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魄力。在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为自己而活,展现出一个新女性应有的风采。她的经历虽然传奇,但也带给后人诸多启示:身处逆境,我们更应该坚守本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千难万险,也无怨无悔。

0 阅读:29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