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陷入危机。吉林敦化县的大地主戴凤龄,在刚刚度

功标青史呀 2025-02-09 18:15:4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陷入危机。吉林敦化县的大地主戴凤龄,在刚刚度过六十大寿后,毅然做出了震撼人心的决定——变卖全部家产,购置数百支枪械,率领家族57口人投身抗战。然而,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仅三人幸存。 戴凤龄出身富裕,但在国家危难时刻,他选择放弃安逸,挺身而出。他的抗日决心不仅源于爱国之情,也来自对家乡土地的深深眷恋。他与老友王德林——一名转为抗日武装首领的昔日土匪——共同组建抗日队伍。在武器匮乏、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戴凤龄倾尽所有,支援部队。 1938年,戴凤龄带领族人加入战斗。他的家人,从农民到工匠,甚至妇孺,纷纷投身抗战。他们潜伏敌后,组织伏击战,炸毁日军据点。在一次突袭行动中,戴凤龄的侄子壮烈牺牲,家族成员的鲜血染红了战场。 1941年春,戴凤龄率领部队夜袭日军据点,战斗惨烈。他的亲属纷纷倒下,而战斗仍在继续。1942年冬,他们在转移途中遭遇日军伏击,妻子因伤重不治。每一次损失都让他心痛不已,但他依然坚守信念,带领剩余的族人坚持斗争。 战事愈发艰难,食物和弹药紧缺,戴凤龄的队伍被迫以游击战术周旋。1944年夏,他在一次突袭行动中受伤,但仍坚持指挥。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最终,这支队伍仅剩寥寥数人。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戴凤龄已是满头白发。他站在战场废墟上,回忆起六个英勇牺牲的儿子,以及为国捐躯的家族成员。十四年的战斗,换来了国家的胜利,却也带走了他最亲近的亲人。 戴凤龄和他的家族,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一段传奇。他们的故事,成为无数普通中国家庭在抗日战争中的缩影。他们放弃了原本的安逸,选择了为国捐躯,即便代价惨重。 在岁月更迭中,戴凤龄的英勇事迹流传后世,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牺牲,不仅激励了后人,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黑暗岁月中的不屈抗争。

0 阅读:25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